《感兴八首·其四》是李白运用比兴手法探讨人生价值的哲理诗。全诗以“芙蓉”“桃李”喻指靠外在机遇昙花一现的浮华人生,以“龙火飞”(星宿移动指代秋至)暗喻盛衰无常,最终通过“凌寒松”的意象礼赞坚守本真的永恒价值。诗中“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直指虚浮表象下的内在空洞,“千载长守一”则升华出超越时间的精神境界,在李白豪放诗风中展现出罕见的理性哲思。
感兴八首·其四
芙蓉娇绿波,桃李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互相失。
讵知凌寒松,千载长守一。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感兴八首·其四》此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后。诗人目睹朝中得势者如杨国忠等虽一时显赫(“桃李夸白日”),却预见其难以长久;而自身虽失去荣宠,却如“凌寒松”保持独立人格。诗中“春风荣”暗喻靠帝王一时宠幸的臣子,“龙火飞”更暗指天宝年间潜藏的社会危机,彰显了李白对政治生态的清醒认知和自身选择的坚定自信。
翻译注释
翻译
芙蓉在绿波上撒娇,桃李对着白日夸自己的艳丽。
偶尔承蒙春风的荣滋,生出如此的艳阳之质。
不是没有佳人的美色 只怕是花艳不结实。
一旦龙火宛转飞去,花朵零落,有什么可依靠。
难道不知凌云的寒松,千载长青守一。
注释
全文拼音版
感兴八首·其四
芙蓉娇绿波,桃李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互相失。
讵知凌寒松,千载长守一。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