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唐代〕李白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作品简介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是唐代伟大诗人在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待诏长安时所作,此诗言垦南山而肆向律乡情,流露出他对长安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隐逸自由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这首诗作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说是天宝五年)。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离开长安,在洛阳遇到了杜甫,两人一见如故,结伴出游。同年秋,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相会于梁园(今河南商丘),并同游了孟诸(今山东单县)、齐州(今山东济南)等地,途中相互诗文唱和,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分手以后,李白前往齐州的紫极宫,请那里的高如贵天师授予道箓,正式履行了入道的仪式。而杜甫则去寻找道师华盖,未能得遇。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会于东鲁,度过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亲密无间的生活。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则东游吴越。从此以后两个人便再也未能相见,这首诗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于沙丘寓所时所作,也是留存下来的李白写给杜甫的两手诗篇中的一首。

翻译注释

翻译

走出家门,抬起头就可以望见城外的终南山了,翘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无穷的意绪和美妙的怀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难以名状,那苍翠葱茏的景色日日都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

只见那儿的天空上方不时飘浮起朵朵白云,它们在天际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着这样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旷神怡,意兴盎然。

什么时候我能够去造访那个居住在山中的隐士呢?到那时我也要和他一样遁迹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栖身在那紫阁峰上。

注释

(1)引领:伸长脖子去看,这里指翘首而望。

(2)难为名:难以称呼,难以说清楚,指山中景色气象一派壮丽,无法用语言表达。

(3)与之然:与这一派景象浑然一体,不辨物我。是说我心与自然融合而为一体。

(4)造:访问,拜访。

(5)幽人:隐居者,这里即指紫阁隐者。

(6)灭迹:离开纷乱的人世红尘。

(7)绝撇:高耸的山峰。

全文拼音版

wàngzhōngnánshānyǐnzhě
chūménjiànnánshānyǐnlǐngxiàn
xiùnánwéimíngcāngcuìzàiyǎn
yǒushíbáiyúntiānshūjuǎn
xīnzhōngzhīrántuōxìngměiqiǎn
dāngzàoyōurénmièjuéyǎn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望海楼

〔宋代〕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望远行·绣帏睡起

〔宋代〕柳永

绣帏睡起。残妆浅、无绪匀红补翠。藻井凝尘,金阶铺藓,寂寞凤楼十二。风絮纷纷,烟芜苒苒,永日画阑,沉吟独倚。望远行,南陌春残悄归骑。

凝睇。消遣离愁无计。但暗掷、金钗买醉。对好景、空饮香醪,争奈转添珠泪。待伊游冶归来,故故解放翠羽,轻裙重系。见纤腰围小,信人憔悴。

望海潮·上兰州守

〔金代〕邓千江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唐代〕李商隐

【其一】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其二】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望湘人·春思

〔宋代〕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蘋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望江南·闲梦远

〔五代〕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