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此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公元1274年(宋度宗成淳十年)中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虞美人·听雨》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
翻译注释
翻译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释
(1)昏:昏暗。
(2)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3)断雁:失群孤雁。
(4)僧庐:僧寺,僧舍。
(5)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6)无情:无动于衷。
(7)一任:听凭。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蒋捷的诗
相关推荐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虞美人·无聊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修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虞美人·金鞭珠弹嬉春日
金鞭珠弹嬉春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
恩如明月家家到。无处无清照。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
愿君书札来双鲤。古汴东流水。宋王台畔楚宫西。正是节趣归路、近沙堤。
虞美人·犀比六博消长昼
犀比六博消长昼,五白惊呼骤。不须辛苦问亏成。一霎尊前了了见浮生。
笙歌散后人微倦,归路风吹面。西客落月荡花枝。又是人间酒醒梦回时。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虞美人·晓莺啼破相思梦
晓莺啼破相思梦,帘卷金泥凤。宿妆犹在酒初醒,翠翘慵整倚云屏,转娉婷。
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袂轻轻敛,佳期堪恨再难寻,绿芜满院柳成阴,负春心。
虞美人·江乡对景
雨声破晓催行桨。拍拍溪流长。绿杨绕岸水痕斜。恰似画桥西畔、那人家。
人家楼阁临江渚。应是停歌舞。珠帘整日不闲钩。目断征帆、犹未识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