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八首·其六》是李白以美人喻贤士的托物言志之作。全诗继承《楚辞》香草美人传统,塑造了一位栖居云端、德貌双全的西域美女形象。“蛾眉艳晓月”极写其容光绝代,“高节不可夺”凸显其坚贞品性,而“常恐彩色晚”则道出才士不遇的集体焦虑。尾联“共乘双飞鸾”以浪漫意象收束,既寄托君臣遇合的理想,又暗含对现实机缘的期待。李白巧妙将游仙题材与政治抒怀结合,在绮丽文字下涌动着士人共通的生命悲慨。
感兴八首·其六
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
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
高节不可夺,炯心如凝丹。
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
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感兴八首·其六》此诗应作于李白待诏翰林后期(约天宝二载,743年)。诗中“西国美女”实为诗人自喻——其时李白以谪仙人之名受玄宗礼遇,却仅被视作文学侍从。“结楼青云端”暗指翰林院地位清贵,“常恐彩色晚”透漏对年华虚度的焦灼。末句“双飞鸾”的期盼,正是其希望真正参与朝政的内心写照,反映出盛唐寒门士人典型的存在困境。
翻译注释
翻译
西方的国家有美女,结高楼耸入青云。
蛾眉如同艳丽的晓月,一笑倾城欢乐。
但是高风亮节不可屈服,红心如凝丹。
常常害怕时光流逝,容颜衰老,不为人所欣赏。
如何才能匹配个人格高尚的君子,共乘双双飞鸾,比翼双飞。
注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感皇恩·骑马踏红尘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感春四首·其一
一春谁道是芳时,未及飞红已暗悲。
雨甚犹思吹笛验,风来始悔树幡迟。
蜂衙撩乱声无准,鸟使逡巡事可知。
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
感春四首·其二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哺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五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三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六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二
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
阳彩皆阴翳,亲友尽睽违。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
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
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七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
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