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拟曹操乐府诗《苦寒行》而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安史之乱中人民背井离乡,辗转流亡的悲惨景象和愁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处于战乱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笔触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格调低沉苍凉,富有感染力。
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北上行》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初年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当时安禄山攻占洛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翻译注释
翻译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
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
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况且从幽州到朔方,战尘不断,峰火连天。
剑戟闪耀着杀气,寒风吹裂了衣裳。
安史叛军像奔鲸一样夹着黄河,像凿齿一样屯居着洛阳。
前行无有归日,回首眷思故乡。
在冰天雪地中挣扎,哭天悲地,痛绝肝肠。
身上衣不掩体,皮肤粗如枯桑。
想去汲些水来,又被洞谷所阻;想去采些柴来烧,又苦于山高路远。
更何况在山中还可能遇到磨牙掉尾的老虎,时时有生命之危。
山上仅有草木,打不到吃的东西,饥渴之时,唯有饮些麟水。
叹此北上之苦,只有停车为之悲伤。
何时才能天下太平,使人一消愁颜,重见天光啊?
注释
(1)缘:沿着。
(2)太行:山名,在今山两与河北之间。北起拒马河谷南至黄河北岸,绵延千里。
(3)瞪道:有石阶的山道。
(4)蹶:跌倒。
(5)幽州:地名,在今北京市一带,为安禄山三镇节度使府所在地。
(6)朔方:地名,在今山西西北部朔县一带。
(7)毒:凝成。
(8)严风:严冬的寒风。
(9)奔鲸:奔驰的长鲸,喻指安禄山叛军。鲸,古喻不义之人。
(10)凿齿:传说中的猛兽,比喻安禄山。
(11)剧:甚。
(12)陇坂:本指陇山,此指山之陇冈坡坂。
(13)掉尾:摇尾。
(14)零露浆:树上滴下的露水。
(15)骖: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16)王道平:谓天下太平。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北来人二首·其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斋雨后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北宅秘园
夕天霁晚气,轻霞澄暮阴。
微风清幽幌,余日照青林。
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
绿池翻素景,秋槐响寒音。
伊人傥同爱,弦酒共栖寻。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
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
乱松知野寺,余雪记山田。
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北望
漠漠黄云塞草稀,年年空说翠华归。
孤臣泪尽仍尝胆,白首江湖雁北飞。
北齐二首·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北山独酌寄韦六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
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北山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
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
幽兰独夜清琴曲,桂树凌云浊酒杯。
槁项同枯木,丹心等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