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侍御通塘曲》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是为酬和卢侍御《通塘曲》而作的和诗,通篇赞美通塘之好,表现游通塘之乐。“好”是一篇之纲。
和卢侍御通塘曲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
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
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
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
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
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
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
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你夸九江通塘的风光好,甚至胜过会稽的若耶溪。
通塘在什么地方啊?就在九江的西边。
青藤绿萝,袅袅依依,高挂碧树;沙洲堤上,白鹇翩翩,时起时落,聚集在一起玩耍。
下游江岸陡立如石门,上游堵出一片平湖,水波荡漾;百丈深的金潭映照着天空的云彩和太阳。
那里来的神仙般的钓鱼翁,和着敲船棹的节奏唱着优美的渔歌,趣味不凡啊!
正是相逢不相识,来回通塘都绕道走,不愿意与俗人交往。
更美的是:江边沙洲旁一双白皙的双脚在清澈的水中嬉戏,哈,原来是一位浣纱的妙龄女郎。
细细围着绿潭转了个圈,潭水变得越来越清幽,就像是传说中武陵源的碧水清流。
那渔翁就像秦朝人与鸡犬一道生活在桃花源,若把通塘与桃花源比较,桃花源也要害羞。
去了通塘就不想回家,去十次、九次都是玩到很晚才回家。
偶尔遇到如此佳境,怎么不叫人陶醉万分?忽然有一只鸟从天边飞来。
明媚的月亮也出山了,好给游子照亮回家的路,秋风劲起,四周的苦竹也唱起送别的歌声。
遥望天上的星河,我们唱起阳春白雪,坐在船舷,把双足垂在清波中拨弄白浪。
那古代的隐士梁鸿隐居在会稽的时候,恐怕也不知道此地有如此美景如此乐事吧?
注释
(1)耶溪:即若耶溪,溪名。在浙江绍兴市若耶山,北流入运河。相传为西施浣纱之所。
(2)寻阳:即浔阳,唐代郡名。今江西九江市。
(3)袅袅:也作“嫋嫋”,柔弱貌。
(4)白鹇:鸟名。又名银雉,似山鸡而白色。
(5)沧浪翁:即沧浪老人,指隐者。
(6)鼓棹:划桨行船。
(7)浦:水边。
(8)武陵:秦汉郡名。即今湖南常德。因桃花源在武陵,故代指桃花源。
(9)迟回:徘徊。
(10)行子:出行的人。
(11)白雪:即《阳春白雪》,古代高雅的民歌,后一般指高雅的文艺作品。这里誉称卢侍御的《通塘曲》
(12)按:梁鸿依皋伯通之吴,当时尚无“吴郡”之称,其地隶属会稽郡。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和师厚接花
妙手从心得,接花如有神。
根株穰下土,颜色洛阳春。
雍也本犁子,仲由元鄙人。
升堂与入室,只在一挥斤。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其一
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
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
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
和宿硖石寺下
淮岸浮图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水国烟乡足芰荷,就中芳瑞此难过。
风情为与吴王近,红萼常教一倍多。
和文潜舟中所题
云横疑有路,天远欲无门。
信矣江山美,怀哉谴逐魂。
长波空?记,佳句洗眵昏。
谁奈离愁得,村醪或可尊。
和答木庵英粹中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
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
敝庐犹在眼,殊觉路途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