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宋代〕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作品简介

《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游宴词。上片极写元宵节的游赏欢乐,下片极写“与民同乐”的欢快宴席。全词反应了词人与百姓之间的亲密关系,体现了其爱民的品格,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的具体时间不详,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和元祐九年(1094年)的编年存在争议。但知这首词是作于元月十五日元宵节当地长官的举办酒席上的,而词人当时是一位客人。

翻译注释

翻译

元宵看来还是寻欢游乐好,何况诉讼少,公事清闲,万家百姓登上春日观赏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内成了繁华美丽的海上仙岛,使神仙也为之迷惑。

平原君敬待宾客,不像高阳酒徒无礼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宽和从容地陪伴客人谈笑。 客人中有个最富于感情,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拚着醉倒在地而尽兴喝酒。

注释

(1)公庭民讼:指百姓到官府告状。

(2)春台:代指游览胜地。

(3)平原:《史记·平原君列传》载,平原君“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这里代指好客的主人。

(4)高阳:秦汉之际的郦食其,陈留高阳乡人。其人好读书,家贫落魄,县中呼为狂生。

(5)促席雍容:促席:座席靠近。雍容:形容主人待客有礼,态度和蔼。

(6)玉山拚醉倒:形容客人的醉态。拚:就是豁出去,毫不顾惜自己的意思。

全文拼音版

lánhuālìng··yuánxiāoshìshìhuānyóuhǎo
yuánxiāoshìshìhuānyóuhǎokuànggōngtíngmínsòngshǎowànjiāyóushǎngshàngchūntáishíshénxiānhǎidǎo
píngyuánshìgāoyángàoyōngróngpéixiàozuòzhōngyǒuzuìduōqíngshānpànzuìdào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宋代〕苏轼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