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代署名李白的一首经典词作(学术界对其作者存有争议)。此词以"箫声咽"起笔,通过秦娥的离愁别绪,展开一幅跨越时空的历史画卷。上阕写秦楼月色中的相思,下阕转写乐游原上的苍茫景象,最终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雄浑意境作结。全词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兴衰融为一体,意境悲壮阔大,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对后世词体发展影响深远。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忆秦娥·箫声咽》此词创作背景难以确考,若为李白所作,可能反映其长安生活期间(742-744年)的见闻感受。词中"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等地名,均属唐代长安附近名胜,而"汉家陵阙"的咏叹,则透露出对盛世无常的深沉感慨。作为早期文人词的代表,该作品融合了宫怨与怀古主题,其作者归属的争议性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翻译注释
翻译
箫声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楼上的明月,每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道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陵墓和宫阙。
注释
(1)箫:一种竹制的管乐器。
(2)咽:呜咽,形容箫管吹出的曲调低沉而悲凉,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3)秦娥:本指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
(4)梦断:梦被打断,即梦醒。
(5)灞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汉文帝的陵墓所在地。当地有一座桥,为通往华北、东北和东南各地必经之处。
(6)伤别:为别离而伤心。
(7)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其地势较高,可俯视长安城,在唐代是游览之地。
(8)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9)咸阳:秦都,在长安西北数百里,是汉唐时期由京城往西北从军、经商的要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阳代指长安,“咸阳古道”就是长安道。
(10)音尘:一般指消息,这里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
(11)残照:指落日的光辉。
(12)汉家:汉朝。
(13)陵阙:皇帝的坟墓和宫殿。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咏桐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秋寂寞
秋寂寞。秋风夜雨伤离索。伤离索。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西飞鹤。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忆秦娥·烧灯节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忆秦娥·花深深
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忆秦娥·春酲薄
春酲薄,梦中毬马豪如昨。豪如昨。月明横笛,晓寒吹角。
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当时错,铁衣犹在,不堪重著。
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忆秦娥·伤离别
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忆秦娥·湖天阔
湖天阔,清湘望断三更月。三更月,猿声是泪,鹃声是血。
曲终数点烟鬟没,此间自古离愁窟。离愁窟,几丛斑竹,临江犹活。
忆秦娥·龙潭口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