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别

〔唐代〕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作品简介

《恨别》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抒发战乱中思乡怀亲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渴望平定叛乱、重返故里的强烈愿望。全诗语言凝练,感情深沉,将个人离愁与家国忧患完美结合,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创作背景

《恨别》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诗中"洛城"指洛阳,"胡骑"谓安史叛军;"剑外"即蜀地,"江边"指锦江。时安史之乱已持续五年(755-760年),杜甫与河南故乡及弟弟杜观等亲人离散。"河阳乘胜"指李光弼在河阳大破叛军,尾联表达对早日平定叛乱的期盼。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离开洛阳辗转漂泊了四千里之遥,安史叛军长驱直入已有五六年时间。

草木由青变黄我西行来到剑阁之外,烽火阻断归程只能渐老在锦江岸边。

思念家乡踏着月色伫立在清辉冷夜,惦记兄弟仰看行云因疲倦白昼即眠。

听说河阳近来已经攻克正乘胜追敌,李司徒应一鼓作气捣贼巢拿下幽燕。

注释

(1)洛城:即洛阳,杜甫的故乡。

(2)四千里:约数,泛言距离之远。洛阳距成都约三千里。

(3)胡骑:指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

(4)长驱:长途驱驰。

(5)五六年: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至此时已有五年。

(6)草木变衰:指秋季。衰:衰落,凋零。

(7)行:行走,来到。

(8)剑外:剑阁以南,即蜀地。以长安为中心,蜀地在剑阁之外,故称剑外。

(9)兵戈阻绝老江边:谓因为战乱,自己无法归乡,只能终老异乡。江边:指锦江边。

(10)步月:月下漫步。

(11)清宵:清静的夜晚。

(12)看云:遥望白云。杜甫有四弟,名为颖、观、丰、占,其中颖、观、丰散在各地,只有占随杜甫入蜀。二句互文,形容望远怀人,日夜无休,故行为颠倒。

(13)闻道:听说。河阳,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

(14)司徒:指李光弼。至德二载(757),李光弼破贼将蔡希德,加检校司徒。乾元二年(759)十月,李光弼大军赴河阳,大破贼众。上元元年(760),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5)急为:急速做某事。

(16)破幽燕:指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幽燕(yān):指范阳一带,为安史叛军的巢穴。范阳在唐以前为幽州,战国时属于燕国,故称幽燕。

全文拼音版

hènbié
luòchéngbiéqiānchángliùnián
cǎobiànshuāixíngjiànwàibīngjuélǎojiāngbiān
jiāyuèqīngxiāokànyúnbáimián
wéndàoyángjìnchéngshèngwèiyōuyān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咏荆轲

〔魏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发潭州

〔唐代〕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虞美人·为梁汾赋

〔清代〕纳兰性德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瘦狂那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

折桂令·游金山寺

〔元代〕张可久

倚苍云绀宇峥嵘,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人立冰壶,诗留玉带,塔语金铃。

摇碎月中流树影,撼崩崖半夜江声。误汲南泠,笑杀吴侬,不记茶经。

送友人游河东

〔唐代〕项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留别龚处士

〔唐代〕李白

龚子栖闲地,都无人世喧。

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

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

赠君卷葹草,心断竟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