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征虏亭

〔唐代〕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作品简介

《夜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如话,意境如画,对客观景物神态的描绘逼真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创作背景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夜下征虏亭》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

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注释

(1)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此诗题下原注:”《丹阳记》:亭是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所立,因以为名。“据《晋书·谢安传》等史料,谢安从未有过征虏将军的封号,这里“谢安”应是“谢石”之误。

(2)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3)绣颊: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

(4)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

(5)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全文拼音版

xiàzhēngtíng
chuánxià广guǎnglíngyuèmíngzhēngtíng
shānhuāxiùjiájiānghuǒliúyíng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夜别韦司士

〔唐代〕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夜过邵伯湖

〔明代〕李东阳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羁栖在愁绝,况乃中夜起。

夜读兵书

〔宋代〕陆游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

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

夜梦故人

〔南北朝〕何逊

客心惊夜魂,言与故人同。

开帘觉水动,映竹见床空。

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

九秋时未晚,千里路难穷。

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

相思不可寄,直在寸心中。

夜宴左氏庄

〔唐代〕杜甫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夜坐有感

〔宋代〕何梦桂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