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晁卿衡》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回祖国航海途中沉船并误传已溺死后而写下的一首诗。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真实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表现了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全诗通过几个短促的镜头来寄托哀思,言辞颇多象征、隐喻,哀其人而不忍书其事,沉痛而不呆滞,结句尤其余韵悠长。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哭晁卿衡》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或十三载(754年)。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帝都回家乡,乘一片风帆远去东方飘过蓬莱方壶。
一去不归的友人啊,像明月沉入了碧海,天上的白云也带着哀愁笼罩着青山。
注释
(1)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2)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3)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
(4)沉碧海:指溺死海中。沈,同“沉”。
(5)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
(6)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相传此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哭虔州杨侍郎
汉网疏仍漏,齐民困未苏。
如何大丞相,翻作㢮刑徒。
中宪方外易,尹京终就拘。
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
巧有凝脂密,功无一柱扶。
深知狱吏贵,几迫季冬诛。
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晡。
流亡诚不吊,神理若为诬。
在昔恩知忝,诸生礼秩殊。
入韩非剑客,过赵受钳奴。
楚水招魂远,邙山卜宅孤。
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阴骘今如此,天灾未可无。
莫凭牲玉请,便望救焦枯。
哭张六
欲视目已瞑,欲语口已噤。
欲动肉已寒,欲书手已硬。
惟有心上热,惟有心上悲。
此热须臾间,此悲无休时。
所悲孤儿寒,所悲孤儿饥。
苦苦复苦苦,此悲遂入土。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遥作时多难,先令祸有源。
初惊逐客议,旋骇党人冤。
密侍荣方入,司刑望愈尊。
皆因优诏用,实有谏书存。
苦雾三辰没,穷阴四塞昏。
虎威狐更假,隼击鸟逾喧。
徒欲心存阙,终遭耳属垣。
遗音和蜀魄,易箦对巴猿。
有女悲初寡,无儿泣过门。
朝争屈原草,庙馁若敖魂。
迥阁伤神峻,长江极望翻。
青云宁寄意?白骨始沾恩。
早岁思东阁,为邦属故园。
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分以忘年契,情犹锡类敦。
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
啸傲张高盖,从容接短辕。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自叹离通籍,何尝忘叫阍。
不成穿圹入,终拟上书论。
多士还鱼贯,云谁正骏奔。
暂能诛倏忽,长与问乾坤。
蚁漏三泉路,螀啼百草根。
始知同泰讲,徼福是虚言。
哭单父梁九少府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离别,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嵯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常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
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
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
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
六学成一贯,精义穷发挥。
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
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
輶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
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孝文留弓剑,中外方危疑。
抗声促遗诏,定命由陈辞。
徒隶肃曹官,征赋参有司。
出守乌江浒,左迁湟水湄。
高堂倾故国,葬祭限囚羁。
仲叔继幽沦,狂叫唯童儿。
一门即无主,焉用徒生为!
举声但呼天,孰知神者谁?
泣尽目无见,肾伤足不持。
溘死委炎荒,臧获守灵帷。
平生负国谴,骸骨非敢私。
盖棺未塞责,孤旐凝寒颸。
念昔始相遇,腑肠为君知。
进身齐选择,失路同瑕疵。
本期济仁义,合为众所嗤。
灭身竟不试,世义安可支!
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
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哭李商隐二首·其二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
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
朔方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
哭狗狗
东门园上春风微,醇醇冢上花成围。
醇醇一去不复返,食一盂兮酒一卮。
悲莫悲乎今日,伤莫伤乎旧衣。
思其言而想其貌,吁嗟乎天殇吾儿。
哭花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