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六首·其三

〔唐代〕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作品简介

《游泰山六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为组诗《游泰山六首》中的第三首。此诗描绘诗人登临泰山日观峰的壮丽景象,展现其超凡脱俗的仙道情怀。开篇“平明登日观”写晨曦登顶的豪迈,“黄河从西来”以雄浑笔触勾勒山河壮阔。后六句转入遇仙幻想,“偶然值青童”暗含求仙之志,而“笑我晚学仙”则流露人生迟暮之慨。全诗想象奇绝,意境高远,既展现泰山的磅礴气势,又寄托了李白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是其游仙诗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前,时年四十二岁。李白早年即有访道求仙之志,曾多次游历泰山。此次登临,正值其政治抱负受挫之际,故借泰山之雄奇抒发超然物外之思。诗中“青童”象征仙缘,而“蹉跎凋朱颜”暗含功业未成的焦虑,反映李白在入仕与求仙间的矛盾心态。后其虽受玄宗征召,但仅得供奉翰林,最终赐金放还,此诗亦可视为其“谪仙人”形象的早期写照。

翻译注释

翻译

天刚亮我就登上日观峰,举起手拨开雄关一样的浓云。

此时,我的精神四处飞扬,想要突出天地间。

黄河如带从西飘来,又远远地流入大山。

身凌山崖纵览天际,目光极处空旷无边。

我在此偶然遇到了仙童,乌黑的头发梳成了高高的云鬟。

他嘲笑我学仙太晚,年华虚度,老了容颜。

我正犹豫时仙童忽然消失,广阔的天地间到哪里去追寻?

注释

(1)平明:天亮的时候。

(2)日观:泰山东南的高峰,因能看到太阳升起而得名。

(3)云关:指云气拥蔽如门关。

(4)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5)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6)闲:大,广阔。

(7)值:遇到。

(8)青童:仙童。

(9)绿发:漆黑的头发。

(10)云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结。这里指仙童的发型。

(11)蹉跎:虚度光阴。

(12)凋朱颜:这里指容貌衰老。

(13)踌躇:犹豫。

(14)浩荡:广阔。这里指广阔的天空。

全文拼音版

yóutàishānliùshǒu··sān
píngmíngdēngguānshǒukāiyúnguān
jīngshénfēiyángchūtiānjiān
huángcóng西láiyǎotiǎoyuǎnshān
pínglǎnjìnchángkōngxián
ǒuránzhíqīngtóng绿shuāngyúnhuán
xiàowǎnxuéxiāncuōtuódiāozhūyán
chóuchújiànhàodàngnánzhuīpān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游岳麓寺

〔明代〕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游襄阳怀孟浩然

〔唐代〕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游金山寺

〔宋代〕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游龙门香山泉

〔唐代〕韦应物

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

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

潺湲写幽磴,缭绕带嘉树。

激转忽殊流,归泓又同注。

羽觞自成玩,永日亦延趣。

灵草有时香,仙源不知处。

还当候圆月,携手重游寓。

游子吟

〔唐代〕陈陶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游虎丘小记

〔明代〕李流芳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游黄华山

〔金代〕元好问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