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收录于《全唐诗》中。全诗共计二十二句一百一十字,形象地描绘了黄山奇异的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离别之情。诗中表现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石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编的《李白年谱简编》,《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李白五十四岁时。当时李白与魏万别后,游宣城(今属安徽省)、南陵(今属安徽省)、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并登黄山。在他的好友温处士将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时,李白将黄山美景描绘成此诗赠别。
翻译注释
翻译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注释
(1)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宁四县。
(2)三十二莲峰:王琦注:“诸书皆言黄山之峰三十有六,而白诗只言三十有二,盖四峰唐以前未有名也。”
(3)菡萏:即荷花。
(4)天目:山名,在浙江临安县西北,上有两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5)炼玉:指炼仙丹。
(6)羽化:指成仙而去。黄山有炼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传浮丘公炼丹于峰顶,经八甲子,丹始成。
(7)温伯雪:名伯,字雪子。
(8)独往:谓离群而隐居。
(9)丹砂井:黄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热可点茗,春时即色微红。
(10)凤吹: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作凤鸣事。
(11)云车:仙人所乘。
(12)陵阳:即陵阳山,在安徽泾县西南。相传为陵阳子明成仙处。
(13)桥:指仙人桥,又名天桥、仙石桥,在炼丹台,为黄山最险之处。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送张真人归上清
闭户京城昼懒开,初闻北觐却南回。
冯夷击鼓乘龙出,王子吹笙跨鹤来。
囊里天书明日月,匣中神剑閟风雷。
回瞻魏阙红云拥,应在山中看早梅。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送卢举使河源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送路六侍御入朝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送姚司法归吴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送谭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其一
藉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