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闷十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作品简介

《解闷十二首·其二》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中的第二首。此诗以"商胡离别下扬州"开篇,通过询问商旅淮南米价这一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诗中"忆上西陵故驿楼"一句,流露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而"老夫乘兴欲东游"则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仍心怀漫游之志的豁达。全诗语言平实自然,以小见大,体现了杜甫晚年诗歌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创作背景

《解闷十二首·其二》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时年56岁的杜甫正漂泊夔州(今重庆奉节)。在长期流寓生活中,诗人以"解闷"为题创作了十二首绝句,记录日常见闻与所思所感。本诗通过描写与商胡的对话,既反映了战乱时期物价波动的社会现实,又寄寓了诗人对江南安定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杜甫晚年复杂的心境。这组诗是研究杜甫晚年思想的重要资料。

翻译注释

翻译

由于经商而经常在长江上下游来往的胡人,这次又离开夔州回到扬州去了。不禁想起自己的旧日游踪来。

为什么要问淮南(江东)的米价,我随着兴致要去会稽游玩。

注释

(1)西陵:驿名,在今浙江省萧山市。诗人在公元731年到734年,即他20岁到23岁的时候,曾漫游吴越,登过西陵驿楼。

全文拼音版

jiěmènshíèrshǒu··èr
shāngbiéxiàyángzhōushàng西líng驿lóu
wèiwènhuáinánguìjiànlǎochéngxīngdōngliú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解语花·元宵

〔宋代〕周邦彦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解连环·怨怀无托

〔宋代〕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解连环·孤雁

〔宋代〕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解佩令·自题词集

〔清代〕朱彝尊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解连环·送别

〔明代〕史鉴

销魂时候,正落花成阵,可人分手。纵临别、重订佳期,恐软语无凭,盛欢难又。雨外春山,会人意、与眉交皱。望行舟渐隐,恨杀当年,手栽杨柳。

别离事、人生常有。底何须为著,成个消瘦。但若是、两情长,便海角天涯,等是相守。潮水西流,肯寄我、鲤鱼双否。倘明年、来游灯市,为侬沽酒。

解连环·暮檐凉薄

〔宋代〕吴文英

暮檐凉薄。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解连环·玉鞭重倚

〔宋代〕姜夔

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解语花·云容冱雪

〔宋代〕施岳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翠丛深窅。无人处、数蕊弄春犹小。幽姿谩好。遥相望、含情一笑。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

莫待墙阴暗老。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护香须早。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归来梦绕。歌云坠、依然惊觉。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