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代内赠》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收录《全唐诗》。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代妻子给自己写的一封信,诗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主要描述两人聚少离多,妻子怀念自己的情形,烘托妻子对自己的相思之情。
自代内赠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
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27岁时,在安陆(今湖北省)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开元十八年(740),许氏夫人去世。约于天宝四年(745),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的第二年,在梁苑(今河南商丘市)与武后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自代内赠》此诗约是天宝十二年,李白在秋浦时代妻宗氏的语气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用宝刀去劈流水,不会有水流中断的时候。
我的情意追逐着你前行,缠绵悱恻,像那不断的流水。
门前的野草,别后秋天枯黄春来变得碧绿。
扫除尽它又生长出来,茂茂盛盛铺满了路途。
我们情投意合,欢乐的生活刚开始,却彼此分离南北各一。
像浮云一样飘落到哪座山上?一去便再也没见他回来。
有个商人从大楼山那儿来,我才知你落脚秋浦。
我在梁苑这儿拥着锦被守空床,常梦到在巫山阳台与你相会。
我家曾三为相门,失势后离开了西秦。
我还存有过去的乐管,乐曲凄怨惊动了四邻。
悠扬的曲调飞入天空紫云中,如泣如诉却见不到心中的爱人。
我像那深深庭院中的桃树,开出娇艳的花朵可向谁欢笑?
你像天上的皓月,却不肯用清光照我一次。
镜中我自己不认识了自己,因为分别后我变得日益憔悴。
如何能得只秦吉了,用它那高亢声音,道我衷心。
注释
(1)逐:追随。
(2)如之:如此。
(3)萋萋:绿草茂盛的样子。
(4)游云:飘浮不定的云彩。这里代指行迹不定的丈夫。
(5)估客:商人。这里指为李白捎书的人。
(6)大楼:即大楼山,在今安徽贵池县境内。
(7)梁苑:梁园,兔园,汉代梁孝王所建。
(8)锦衾:用锦缎做的被子。衾:被子。
(9)妾:李白妻子宗氏自称。
(10)三作相:指宗氏先辈宗楚客在武后朝三次宰相。
(11)失势去西秦:失势,丧失权势。去:离开。西秦:指唐代都城长安。
(12)凄清:凄凉。
(13)曲度:曲调的节奏。
(14)紫云:彩云。
(15)井底:指庭中天井。
(16)秦吉了:又名吉了,即鹩哥。产于邕州溪洞中,大似鸜鹆,绀黑色,夹脑有黄肉冠,如人耳,丹咮黄距,能效人言。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叙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金翠闇无精。
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自蓟北归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
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自记庐山诗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
不觉作一绝云:“芒鞍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摁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