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三》是李白《清平调》组诗的最后一首,以牡丹与美人的交相辉映,升华了前两首的意境。首句"名花倾国两相欢"将绝色牡丹与杨贵妃并置,暗喻"国色天香";次句"长得君王带笑看"点明玄宗对贵妃的专宠;后两句"解释春风无限恨"以拟人手法写春风消愁,暗含对盛世欢愉的赞叹,而"沉香亭北倚阑干"的实景收束,又让全诗在旖旎风光中余韵悠长。三首诗层层递进,最终完成对开元盛世的诗意定格。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清平调·其三》此诗与前两首同为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应诏而作。时值开元盛世末期,玄宗沉湎声色。"解释春风无限恨"一句,既写牡丹与美人解君王之愁,又暗含诗人对繁华表象下隐忧的敏锐察觉。在艺术表现上,此诗突破传统应制诗的阿谀套路,以"倚阑干"的闲雅姿态作结,将宫廷场景提升为具有永恒美感的艺术画面。后世王灼《碧鸡漫志》评此组诗"至今艳称之",正因其超越了时代局限。
翻译注释
翻译
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
注释
(1)名花:牡丹花。
(2)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3)看:此为韵脚,读平声。
(4)解释:解散、消解之意。释:即消释、消散。一作“识”。
(5)春风:此指唐玄宗。
(6)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在唐兴庆宫龙池东。故址在今西安市兴庆公园内。沈:同“沉”。
(7)阑干:即栏杆。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清平乐·画堂晨起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江引·春思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江引·秋居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清明呈馆中诸公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清江引·托咏
剔秃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清风涛
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