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作品简介

《赠孟浩然》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创作背景

《赠孟浩然》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翻译注释

翻译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注释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

(2)风流:儒雅潇洒的风度。

(3)红颜弃轩冕:在青壮年时就绝意仕宦。红颜,红润的脸色,指青壮年时代。轩冕,古时公卿大夫的车子和礼帽,后用以代指官位爵禄。

(4)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5)卧松云:指隐居山林。

(6)醉月:月夜醉酒。

(7)中圣:犹中酒。

(8)迷花:迷恋丘壑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9)事君:侍奉皇帝。

(10)高山安可仰: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以仰望高山喻己对孟浩然的景仰。

(11)徒:只能。一作“从”。

(12)揖:拱手为礼,表示致敬。

(13)清芬:喻高洁的德行。

全文拼音版

zèngmènghàorán
àimèngfēngliútiānxiàwén
hóngyánxuānmiǎnbáishǒusōngyún
zuìyuèpínzhōngshènghuāshìjūn
gāoshānānyǎngqīngfēn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赠内

〔唐代〕白居易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赠王介甫

〔宋代〕欧阳修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盍留连?

赠王粲

〔两汉〕曹植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赠刘蓝田

〔唐代〕王维

篱间犬迎吠,出屋候荆扉。

岁晏输井税,山村人夜归。

晚田始家食,余布成我衣。

讵肯无公事,烦君问是非。

赠李儋

〔唐代〕韦应物

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

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

误触龙凤啸,静闻寒夜泉。

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

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赠郑夫子鲂

〔唐代〕孟郊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

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赠远

〔唐代〕顾况

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

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赠友人三首·其一

〔唐代〕李白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