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蓟北门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分为四个部分,作者开篇描述战争中两军对峙的状况,告急文书闪电般呈来,表现出战争来临前的紧张氛围。继而大敌当前,爱国将士不畏严寒,君臣一心,共御外辱。随后战争开始,战场之上扬起战争的灰烟,杀机顿时充斥四野。将士们射贤王,灭单于,舍身保国,奋勇杀敌。最后部队荡平敌军凯旋而归,奏天子,回咸阳,举国欢庆。全诗歌颂了将士们反击匈奴贵族侵扰的抗争精神,同时也描绘出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这首诗写塞垣征战之事,泛言燕蓟风物及征战辛苦,兼抒立功报国之情,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出自蓟北门行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天宝十一年(752),李白北游蓟门时,面对边塞风光,内心有感而发,作成《出自蓟北门行》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胡虏列阵横行在北方荒原,胡星闪耀血腥的精芒。
报信的羽书速如惊电,示警的烽火昼夜燃烧。
调兵谴将的虎型竹符急救边难,武装战车森森而行。
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
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
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
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
孟冬季节风沙漫天,旌旗被风沙凋伤。
画角阵阵悲鸣海月,征衣不脱,漫卷天霜。
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
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注释
(1)虏阵:指敌阵。
(2)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
(3)精芒:星的光芒。
(4)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两句意为,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急的文书。
(5)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这两句意为,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
(6)明主:英明的皇帝。
(7)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8)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毂(gǔ):车轮。
(9)绝幕:极远的沙漠。幕:通“漠”。
(10)列卒:布阵。
(11)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
(12)开营:设营,扎营。
(13)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
(14)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两句意为,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孟冬:初冬。飒:飒飒风声。
(15)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两句意思,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16)楼兰:古国名。
(17)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18)单于:匈奴的首领。
(19)平荡:荡平。
(20)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出塞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余蒲。
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
出塞词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太行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出都二首·其二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出关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出池州
桃花雾绕碧溪头,春水才通杨叶洲。
四面青山花万点,缓风摇橹出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