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利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此诗反用汉乐府古意,认为人不能“逆道违天”,而要适应自然规律,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充分展示了诗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诗熔把叙事、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显得十分自如贴切,情理契合无间;诗篇采用了杂言句式,不拘一格,灵活自如,又或问或答,波澜起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具有论辩性和说服力。
日出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汉代乐府中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李白的这首诗反其意而作。此诗并非凭空说理,而是有感于现实而发。《唐宋诗醇》认为此诗“似为求仙者发”,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得更为肯定:“言鲁阳挥戈之矫诬,不如委顺造化之自然也,总见学仙之谬。
翻译注释
翻译
太阳从东方升起,似从地底而来。
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穿过天空,没入西海。
自古以来,从来如此。人不是元气,怎能与太阳一样地天长地久呢?
花草不对春风的爱抚表示感谢,落叶也不对秋风的凋残表示埋怨。
哪里有谁挥鞭驱赶着四时运转呢?其实万物的兴衰旨由自然。
羲和呀羲和,是谁要你载着太阳落入大海的?
鲁阳有什么德行,竟能挥戈驻日?
这些传说逆道违天,实在是荒谬绝伦!
我将要与天地合而为一,浩然与元气涅为一体。
注释
(1)隈:山的曲处。
(2)地底:地面之下。
(3)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4)元气:中国古代哲学家常用术语,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被认为是最原始、最本质的因素。
(5)之:指前文所说的日出日落。
(6)荣:生长繁盛。
(7)落:凋零。
(8)秋天:秋天的气候。
(9)四运:即春夏秋冬四时。
(10)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
(11)汩没:隐没。
(12)荒淫之波:指大海。荒淫:浩瀚无际貌。
(13)矫诬:谓假借名义以行诬罔;虚妄。
(14)大块:自然天地也。
(15)溟涬:天体未形成前的浑然元气。
(16)同科:同类。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日夕富阳浦口和朗公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
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
故乡千馀里,兹夕寒无衣。
日长简仲咸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日暮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日落望江赠荀丞
旅人乏愉乐,薄暮增思深。
日落岭云归,延颈望江阴。
乱流灇大壑,长雾匝高林。
林际无穷极,云边不可寻。
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
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心。
君居帝京内,高会日挥金。
岂念慕群客,咨嗟恋景沉。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日高
镀环故锦縻轻拖,玉筏不动便门锁。
水精眠梦是何人?栏药日高红髲?。
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
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
日暮倚杖水边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日出行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奈何铄石,胡为销人。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
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
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
月衔楼间峰,泉漱阶下石。
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
鼯啼桂方秋,风灭籁归寂。
缅思洪崖术,欲往沧海隔。
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