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谢亭曾是谢朓与范云离别之处,我每当看到这里的风景就不禁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主客分别,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只见碧水清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池畔的杂花,映着春天的朝阳;窗外的竹林,夜里像在秋风中鸣个不休。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我与古人息息相接,高歌一曲纪念谢公与范云的此地旧游。
注释
(1)谢公:一作“谢亭”。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谢亭曾是谢朓与范云离别之处,我每当看到这里的风景就不禁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主客分别,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只见碧水清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池畔的杂花,映着春天的朝阳;窗外的竹林,夜里像在秋风中鸣个不休。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我与古人息息相接,高歌一曲纪念谢公与范云的此地旧游。
(1)谢公:一作“谢亭”。
《谢公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游宣城时。首联写谢朓、范云当年离别之地犹在,目睹此处景物不免生愁;颔联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死后亭边的景象,以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构成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颈联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其中寓有怀古情思;尾联写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谢公亭》全诗表现了作者对人间友情的珍视,也表现了李白美好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志趣情怀。
谢公亭是为纪念谢朓所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人范云。《谢公亭》此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时所作。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蘖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蔼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鯶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昼对南风独闭关,暗期幽鸟去仍还。
如今有待终身贵,未若忘机尽日闲。
心似蒙庄游物外,官惭许掾在人间。
开襟自向清风笑,无限秋光为解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