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新竹》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联写种竹时的情景和水中竹的清影;颔联描写了秋风中和烈日下的竹林,反衬了竹的清阴;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竹子的成长特征;尾联抒发了诗人对竹林的爱慕和神往,表明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渴求。全诗无一“竹”字,但又字字关情。
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 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 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 枕簟仍教到处随。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东湖新竹》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初夏,诗人50岁,在蜀州通判任上。诗人在偷闲时分,寻访竹林,闲中赋竹,借竹寄情,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用荆棘编排成篱笆,小心地保护新竹。新竹长成后,苍翠的竹叶与绿波互相映照,显得格外清幽。
秋风乍起,竹枝摇曳,给人送来阵阵清凉;烈日当空,竹荫遮蔽,使人不觉酷暑之热。
竹笋外壳剥落时,发出簌簌声响,逐渐伸展的叶子越来越繁茂。
退官闲暇之后,我会经常光顾此地,随身携带竹枕竹席以便休息。
注释
(1)插棘编篱:插上荆棘,编成篱笆。插棘:原作“插槿”。
(2)寒碧:此指青翠的竹子。
(3)沦漪:即涟漪,水面的细波纹。
(4)解箨:脱除笋壳。
(5)离离:繁茂貌。
(6)枕簟:枕头和竹席。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陆游的诗
相关推荐
东阿道中晚望
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可怜骊马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东平路中遇大水
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
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畴。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
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
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
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东阳溪中赠答二首·其一
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东光
东光乎,仓梧何不乎?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东山吟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东城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