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道中晚望

〔明代〕袁宏道

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可怜骊马蹄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作品简介

《东阿道中晚望》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诗人登高远望,面对夕阳古道,荒草野冢时的所感所思。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兼以联想,刻画出一个寂寞、寒荒、阴森的景象。这首诗表现出诗人虽有自卑,但至死也不甘雌伏的斗志。

创作背景

《东阿道中晚望》这首诗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袁宏道虚龄二十八岁时,从京都至吴县任县令,道经东阿所作。虽然写的是路途景色,实际上却充分反映了当时他的兀僦与孤独。

翻译注释

翻译

东风吹裂了红亭旁的树木,我走上高远充满惆怅地眺望远处日薄西山。

只可惜当年骊马疾蹄下的尘土,都化作游人眼中的迷障。

远处的青山渐渐地凸显,那耀眼的太阳却见低垂,只听见荒园里冻雀的声声凄厉惨叫。

三归台边的古碑已经被时光湮没,只有项羽坟头的那一匹石马振古长嘶。

注释

(1)绽:裂开。

(2)红亭树:红色亭子旁的树。

(3)可怜:可惜。

(4)骊马:纯黑色的马,一般为贵族所骑。

(5)三归台:古建筑物,相传是春秋时齐国上卿管仲所筑。

(6)项羽坟头:《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葬于谷城。谷城为古邑名,在东阿县境内。

(7)石马:坟前的石雕马。

全文拼音版

dōngēdàozhōngwǎnwàng
dōngfēngchuīzhànhóngtíngshùshànggāoyuánchóu
liánxiàchénchuīzuòyóurényǎnzhōng
qīngshānjiàngāojiànhuāngyuándòngquèshēng
sānguītáipànbēixiàngféntóushí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公安三袁"之领袖。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共创"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之风。其散文清新流畅,小品文尤佳,《满井游记》《虎丘记》等写景抒怀,活泼自然。诗作真率浅白,多写闲适生活。著有《袁中郎全集》,其文学革新思想对晚明"性灵文学"发展影响深远,成为晚明小品文代表作家之一。

袁宏道的诗

相关推荐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宋代〕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较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着山阴,后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东平路中遇大水

〔唐代〕高适

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

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畴。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

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

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

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东屯北崦

〔唐代〕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东山吟

〔唐代〕李白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宋代〕梅尧臣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东阳道上

〔元代〕黄镇成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崖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

前村乌桕熟,疑似早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