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
长安遣出天下的精兵,足迹践踏,燕赵为之倾覆。
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
战马喝尽了黄河之水,遍地的赤羽把天都映明了。
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
太尉执持领军之旄钺,漫如云海的旗帜环绕着彭城。
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太尉号令既出,势若雷霆的三军随之肃穆。
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
函谷关口绝尽了天上飞鸟,武关之地驻扎了连片的军营。
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意欲斩除如巨鳌的叛军,那些如鲙和鲸的弱小叛军就更不在话下。
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
怨恨我自己没有如左车那样的谋略,惭愧没有鲁连那样的才能。
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
擦试宝剑映照看严酷的寒霜,武士们执戟而立。
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希望一洗会稽之耻,为国报恩而去建功。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
走到半途中因病辞还,无法随军远征东南。
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未得亚夫的器重,我虽如剧孟也无法前行。
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老天夺去了壮土之心,我长叹而别离金陵。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在金陵遇到了崔侍御,为迎接我因急而穿倒了鞋。
群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
诸公都以酒为我饯行,四座之上集中了朝中英豪。
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
从临沧观开始启程,又醉卧于征虏亭。
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
身临金陵见秋夜之明月,长江水流闻之声寒。
帝车信回转,河汉复纵横。
北斗之星果真回转,又望见银河纵横。
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孤凤飞向西海,高飞之鸿雁辞别北溟。
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
我欲随之高出天宇,与诸公挥手相别。
注释
(1)秦:谓长安。
(2)蹴踏燕赵:蹴(cù)踏,踩踏。燕赵,谓安史叛军盘踞之地。
(3)赤羽:军旅旗帜上之羽饰,此泛指旌旗。
(4)旄钺:军中仪仗,旄为饰以旄牛尾之旗,钺为方形大斧。此指大将出征时之符信。
(5)彭城:即徐州,州治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6)函谷:渭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南。
(7)武关:在今陕西丹县东南。二句谓李光弼军队护卫京师之功。
(8)巨鳌:指代史朝义。
(9)鲙长鲸:一作“鲵与鲸”。
(10)左车:李左车,秦末汉初人。初在赵,封广武君,汉使韩售、张耳率兵击赵,左车献计赵上断绝汉兵粮道,未被采纳,赵终为韩信所败。李左车后归韩信,韩信用其计而得燕地。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11)鲁连生:谓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善为人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鲁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为帝。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又写信劝说燕将撤守。齐王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12)雕戈鬘胡缨:雕戈:刻镂之戟。鬘(mán)胡缨:武士装饰。《庄子·说剑》:“垂冠,缦胡之缨。”司马彪注曰:“缦胡之缨,渭粗缨无纹理也。”鬘,通“缦”。
(13)会稽耻:春秋时吴败越,越王降于会稽。后以指亡国之耻。此或指浙地袁晁之乱。
(14)无因:一作“无由”。
(15)亚夫:周亚夫,汉代著名将领。
(16)剧孟:汉时洛阳人,以任侠名。文帝时,吴、楚反、周亚夫得剧孟而平之。见《史记·游侠列传》。
(17)吴京:指金陵。三国时吴以建业(即金陵)为都,故称吴京。
(18)太守:此指崔侍御。
(19)倒屣相: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子倒穿,后以形容待客非常热情。一作“倒履”。相:一作“欣”。
(20)祖饯:以酒饯行。
(21)临沧观:即新亭、吴时所筑,南朝宋时改为临沧观。在金陵南劳劳山上,故又谓劳劳亭,古时送别之处。
(22)征虏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为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名。
(23)旧国:谓金陵。
(24)帝车:即北斗星。
(25)河汉:银河。复纵横:一作“纵复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