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唐代〕李白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

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

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

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

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

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

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

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群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

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

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

帝车信回转,河汉复纵横。

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

长安遣出天下的精兵,足迹践踏,燕赵为之倾覆。

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

战马喝尽了黄河之水,遍地的赤羽把天都映明了。

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

太尉执持领军之旄钺,漫如云海的旗帜环绕着彭城。

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太尉号令既出,势若雷霆的三军随之肃穆。

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

函谷关口绝尽了天上飞鸟,武关之地驻扎了连片的军营。

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意欲斩除如巨鳌的叛军,那些如鲙和鲸的弱小叛军就更不在话下。

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

怨恨我自己没有如左车那样的谋略,惭愧没有鲁连那样的才能。

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

擦试宝剑映照看严酷的寒霜,武士们执戟而立。

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希望一洗会稽之耻,为国报恩而去建功。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

走到半途中因病辞还,无法随军远征东南。

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未得亚夫的器重,我虽如剧孟也无法前行。

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老天夺去了壮土之心,我长叹而别离金陵。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在金陵遇到了崔侍御,为迎接我因急而穿倒了鞋。

群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

诸公都以酒为我饯行,四座之上集中了朝中英豪。

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

从临沧观开始启程,又醉卧于征虏亭。

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

身临金陵见秋夜之明月,长江水流闻之声寒。

帝车信回转,河汉复纵横。

北斗之星果真回转,又望见银河纵横。

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孤凤飞向西海,高飞之鸿雁辞别北溟。

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

我欲随之高出天宇,与诸公挥手相别。

注释

(1)秦:谓长安。

(2)蹴踏燕赵:蹴(cù)踏,踩踏。燕赵,谓安史叛军盘踞之地。

(3)赤羽:军旅旗帜上之羽饰,此泛指旌旗。

(4)旄钺:军中仪仗,旄为饰以旄牛尾之旗,钺为方形大斧。此指大将出征时之符信。

(5)彭城:即徐州,州治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6)函谷:渭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南。

(7)武关:在今陕西丹县东南。二句谓李光弼军队护卫京师之功。

(8)巨鳌:指代史朝义。

(9)鲙长鲸:一作“鲵与鲸”。

(10)左车:李左车,秦末汉初人。初在赵,封广武君,汉使韩售、张耳率兵击赵,左车献计赵上断绝汉兵粮道,未被采纳,赵终为韩信所败。李左车后归韩信,韩信用其计而得燕地。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11)鲁连生:谓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善为人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鲁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为帝。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又写信劝说燕将撤守。齐王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12)雕戈鬘胡缨:雕戈:刻镂之戟。鬘(mán)胡缨:武士装饰。《庄子·说剑》:“垂冠,缦胡之缨。”司马彪注曰:“缦胡之缨,渭粗缨无纹理也。”鬘,通“缦”。

(13)会稽耻:春秋时吴败越,越王降于会稽。后以指亡国之耻。此或指浙地袁晁之乱。

(14)无因:一作“无由”。

(15)亚夫:周亚夫,汉代著名将领。

(16)剧孟:汉时洛阳人,以任侠名。文帝时,吴、楚反、周亚夫得剧孟而平之。见《史记·游侠列传》。

(17)吴京:指金陵。三国时吴以建业(即金陵)为都,故称吴京。

(18)太守:此指崔侍御。

(19)倒屣相: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子倒穿,后以形容待客非常热情。一作“倒履”。相:一作“欣”。

(20)祖饯:以酒饯行。

(21)临沧观:即新亭、吴时所筑,南朝宋时改为临沧观。在金陵南劳劳山上,故又谓劳劳亭,古时送别之处。

(22)征虏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为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名。

(23)旧国:谓金陵。

(24)帝车:即北斗星。

(25)河汉:银河。复纵横:一作“纵复横”。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拼音版

wéntàiwèiqínbīngbǎiwànchūzhēngdōngnánnuòqǐngyīngshēnzhīyòngbàndàobìngháiliúbiéjīnlíngcuīshìshíjiǔyùn
qínchūtiānxiàbīngyànzhàoqīng
huángyǐnjiéchìliántiānmíng
tàiwèizhàngmáoyuèyúnràopéngchéng
sānjūnshòuhàolìngqiānléitíng
hánjuéfēiniǎoguānyōngliányíng
zàizhǎnáolùnkuàizhǎngjīng
hènzuǒchēlüèduōkuìliánshēng
jiànzhàoyánshuāngdiāományīng
yuànxuěhuìchǐjiāngbàoēnróng
bàndàoxièbìngháiyīndōngnánzhēng
wèijiànmèngxiānxíng
tiānduózhuàngshìxīnzhǎngbiéjīng
jīnlíngtàishǒudàoxiāngféngyíng
qúngōngxiánjiànzuòluócháoyīng
chūlíncāngguānzuìzhēngtíng
jiùguójiànqiūyuèchángjiāngliúhánshēng
chēxìnhuízhuǎnhànzònghéng
fèngxiàng西hǎifēi鸿hóngběimíng
yīnzhīchūliáokuòhuīshǒuxiègōngqīng

作品简介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十二句,描绘出唐军声势之壮,蕴含着诗人对唐军的祝愿,对胜利的信心,对国家的希望;第二部分十二句,承上而来,刻画出诗人平叛复仇决心之坚定,可惜岁月蹉跎,中道病还,诗人发出愤恨交加的哀鸣;第三部分十四句,述说诗人“天夺壮士志”的苦痛与愤怒,最后描绘金陵留别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孤独冷落的心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井然,风格沉郁悲凉,与李白另一些跳跃性极强的诗篇不同,也与李白大部分诗歌的豪放飘逸风格不同。

创作背景

此诗一般认为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秋李白本欲从军、半道病还离别金陵时作。安旗在《李白诗秘要》中记载:“本篇,王琦以及当代诸家皆系于上元二年,其根据无非是李光弼出镇临淮在上元二年五月入朝奉诏后。然光弼出镇之时,非即太白从军之日也。自诗题及诗中所言时事观之,太白闻讯时,光弼已自临淮北上彭城,且已在解宋州之围之后,除继续扫清安史残余外,复又已分兵遣将讨伐袁晁。晁之乱虽非始于本年,然其攻陷台州,并建元宝胜,则其时已近本年。”李光弼上元二年五月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都统河南、淮南、荆南、浙江等八道节度使,出镇临淮。是年秋李白往投李光弼,半道因病而止,还于金陵,与金陵群官辞别他往,诗当作于是年之秋。或谓李光弼出征东南系指宝应元年(762)秋平浙江袁晁之乱,而李白从军未果,金陵辞别后往依族叔李阳冰,诗当作于宝应元年。此诗对于考察李白晚年行迹与思想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代〕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酒肆留别

〔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怀古

〔唐代〕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