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
(1)天山:指祁连山。
(2)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3)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1)天山:指祁连山。
(2)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3)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塞下曲六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此诗以"五月天山雪"的奇崛景象开篇,用"无花只有寒"的斩截判断强化苦寒体验;"笛中折柳"的听觉联想与"春色未看"的视觉缺失形成心理落差,揭示戍边将士的情感牺牲;后四句"晓战宵眠"的紧张节奏与"斩楼兰"的豪迈誓言,在战斗生活实录中迸发盛唐尚武精神。全诗语言如金戈铮鸣,在五律的严谨框架中展现李白特有的浪漫雄风。
《塞上曲》这组诗当作于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载)。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本首诗即是组诗的第一首。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嫖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
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
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
不惯为边客,宵笳懒欲闻。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万骑从天下,边人拭目看。
长城无限窟,饮马一时干。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
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钎禄?
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凌歊台畔黄山铺,是三千歌舞亡家处。
望夫山下乌江渡,是八千子弟思乡去。
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青山太白坟如故。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