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汪氏别业二首·其二》是李白同组诗中的第二首,紧承其一,进一步抒发了与主人汪伦的深厚情谊和畅游之乐。诗以“畴昔未识君”的追忆开篇,直接赞扬汪伦爱贤好客的品格及其依山傍水营建别业的雅趣。随后,诗人以瑰丽的想象描绘了别业夏日的美景:“星火五月中”点明时节,“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则用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笔法,勾勒出绚烂蓬勃的生机。然而笔锋一转,以“恨不”二字引出此次深秋到访的些许遗憾,但旋即被通宵达旦的欢宴所驱散——“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将主客尽欢、纵情歌舞的热烈场面推向高潮。结尾于晨曦中意犹未尽,计划更游龙潭,展现了诗人徜徉山水、流连忘返的豪兴。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将赞美、遗憾、酣乐与期待交织一体,充分体现了李白式的热情与浪漫。
过汪氏别业二首·其二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与第一首作于同一时期,即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秋,李白游历泾县期间。在写下第一首初见别业与即夜景致后,此首则更侧重于对主人汪伦的称颂、对别业四季景色的想象,以及此次秋日欢聚的具体描绘。诗中“恨不当此时”的感慨,既是对未能目睹夏日繁花的惋惜,也隐隐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漂泊不定、未能早遇知己的怅惘。然而,汪伦的盛情款待(“吴歈送琼杯”)极大地抚慰了诗人,使得这次秋日访问同样充满了酣畅淋漓的快乐。这组诗共同构成了李白此次访友的完整画卷,是研究李白晚年生活与交游的重要篇章,也是其豪放不羁与深情厚谊的生动写照。
翻译注释
翻译
过去和您不相识,就听说您喜欢结交贤才。
您的别墅中随着山势建起楼阁,凿石营造池塘亭台。
大火在天正中约五月里,仲夏的风从南方吹来。
数枝石樱吐着如火的花朵,丈把高的荷叶中有莲花盛开。
我恨不得在这个时候赶到您的别墅,同饮共开怀。
但我这次相访已是树叶凋落的深秋,月色昏暗,猿声悲哀。
盛情的宴会通宵达旦,玉杯美酒又伴着吴歌慷慨。
酒酣时正要起舞尽兴,四座相佳的歌声已经唱了起来。
太阳从天边的云海中升起,车马仍在别墅内徘徊。
大家又相约一起到龙潭一游,枕石望山,拂去石上的青苔。
注释
(1)畴昔:往昔,以前。杜预《左传注》:“畴昔,犹前日也。”
(2)星火:东方苍龙七宿。火,谓大火,夏至昏之中星也。”星火:一作“大火”。
(3)景风:夏至以后风。《淮南子》:“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陈叔齐《籁纪》:“景风,一曰凯风,又曰薰风,亦曰巨风,起自赤天之暑门,从南方来。”
(4)金罍:古代酒器,形以尊,错以金纹。《诗经·国风·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5)吴歈:吴歌。《楚辞》:“吴歈蔡讴,奏大吕些。”王逸注:“歈、讴,皆歌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过五丈原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过碛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过郑广文旧居
宋玉平生恨有馀,远循三楚吊三闾。
可怜留著临江宅,异代应教庾信居。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樊川旧居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去后苔生阁,稽阮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过旧宅二首·其二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剪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过龙德宫
龙德宫中旧御园,缭墙栽柳俨然存。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