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二

〔唐代〕李白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作品简介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二首诗以阮籍与陶潜相比之遥,既戏谑又有劝慰。两首诗一长一短,看似不相称,实则各自得体,各尽所职,言近旨远,相得益彰,俱为精品。

创作背景

这是一组赠别诗,诗人为自己从弟(叔伯兄弟)李之遥作,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全唐诗》在这组诗后有作者自注:“时因饮酒过度贬武陵,后诗故赠。”李之遥时任南平太守,因饮酒过度,被贬于武陵,可能在江夏与李白相遇,别后写此赠诗。在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说:“赖遇南平豁方寸,况兼夫子持清论”。其中南平(今重庆市一带)即指南平太守李之遥。而《江夏赠韦南陵冰》一诗是写在江夏,故诗人与李之遥相遇亦应在江夏,其赠从弟李之遥诗亦应写在江夏。又《赠江夏韦南陵冰》诗有“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从诗句中可知李白与韦南陵冰在江夏相遇,而时间是李白长流夜郎遇赦,返回江夏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初夏,李白返回江夏,并逗留至秋。后南去洞庭、零陵。上元元年(760)春重返江夏。由此推断《赠韦南陵冰》诗应作于乾元二年(759)夏秋之际,而《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似亦应作于此时。

李白参加永王璘幕府,为此而遭流放夜郎。满腔忧患,国情民病与遭际悲愤交织在一起,时时流于笔端。遇赦之后,虽有“寒灰重暖生阳春”的欣喜若狂,但毕竟还是“赤壁争雄如梦里”。深知功业难成,只好留诗文于后世,与日月同光。挥洒诗笔以写愁,且须歌舞宽离忧。在此种心境时,遇从弟李之遥被贬武陵,自然会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引发出沉积在心底的怀才见逐。世态炎凉的怨愤,直吐为快。只有在诗的结尾部分,才关合诗题,感叹世上知音者的可贵。在其二诗中才补叙李之遥之为人与被贬的缘由。终成组诗二首。

翻译注释

翻译

东平相阮籍与南平太守的您,古今都可郁喜爱饮酒的步兵校尉。

您和阮籍都是从心眼里爱好美酒才去作那个官,并不是看重恋眷职务啊。

如今因酒而谪官去到武陵桃源,寻花寻竹行了几处地方?

桃花源中的秦人有如旧识,定会出门笑脸相迎。

注释

(1)专城:指任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

(2)桃源:在武陵,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记》。

(3)秦人:《桃花源记》载,内中之人自称是秦时人,避秦末之乱才进入桃花源中。

全文拼音版

zèngcóngnánpíngtàishǒuzhīyáoèrshǒu··èr
dōngpíngnánpíngjīnliǎngbīng
xīnàiměijiǔshìzhuānchéng
zhéguāntáoyuánxúnhuāchùxíng
qínrénjiùshíchūxiàoxiāngyíng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赠长沙公

〔魏晋〕陶渊明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赠从弟冽

〔唐代〕李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赠柳圆

〔唐代〕李白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赠黎安二生序

〔宋代〕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

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

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赠远

〔唐代〕顾况

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

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赠崔咨议

〔唐代〕李白

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

长嘶向清风,倏忽凌九区。

何言西北至,却走东南隅。

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

希君一剪拂,犹可骋中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