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唐代〕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寒食节这天我走在江村路上,满眼的花絮随风高低飘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汀洲上的轻烟冉冉而起,竹叶上的阳光明媚夺目。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对于老农邀请,我都欣然前往。对于邻家的馈赠,我也不推辞他们的好意。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江村地处僻远,寥寥几户人家都已熟识,连鸡和狗都忘了回到自家门口。

注释

(1)江村:水边村子。

(2)路:一作“树”,一作“落”。

(3)风花:风中落花。

(4)高下飞:上下纷飞。

(5)汀烟:水边雾气。汀,水边平地。

(6)冉冉:渐渐飘升。

(7)晖晖:晴明的样子。

(8)田父:老农。一作“田舍”。

(9)要:同“邀”,邀约。

(10)闹:一作“问”,馈赠。

(11)不违:不推辞。

(12)偏:僻远。

(13)相识尽:全都熟识。

(14)忘归:一作“忘机”。

寒食拼音版

hánshí
hánshíjiāngcūnfēnghuāgāoxiàfēi
tīngyānqīngrǎnrǎnzhújìnghuīhuī
tiányāojiēlínjiānàowéi
piānxiāngshíjìnquǎnwàngguī

作品简介

《寒食》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节令诗的沉郁之作,以"寒食"禁火之俗写战乱创伤。诗中"寒食江村路"起笔萧索,"风花高下飞"状飘零之景,"汀烟轻冉冉"绘迷离氛围,"竹日静晖晖"显死寂压抑,"田父要皆去"写民生凋敝,"邻家闹不违"反衬孤寂,"地偏相识尽"叹人情冷暖,"鸡犬亦忘归"结以荒诞现实。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战乱后的乡村凋零,语言平淡而痛切入骨。

创作背景

《寒食》此诗实作于大历二年(767年)寒食,杜甫56岁夔州瀼西时期。时诗人肺病加剧,目睹当地"逃户"弃耕现象,借寒食禁火之俗隐喻社会生机断绝。较之同期《登高》的沉雄,此诗"鸡犬忘归"的荒诞细节更显绝望,反映杜甫对"安史之乱"后农村破产的深刻洞察,是其"诗史"笔法的晚期典型。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壬辰寒食

〔宋代〕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寒食

〔宋代〕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寒食

〔清代〕洪升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寒食书事

〔宋代〕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即事

〔唐代〕王昌龄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