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节令诗的沉郁之作,以"寒食"禁火之俗写战乱创伤。诗中"寒食江村路"起笔萧索,"风花高下飞"状飘零之景,"汀烟轻冉冉"绘迷离氛围,"竹日静晖晖"显死寂压抑,"田父要皆去"写民生凋敝,"邻家闹不违"反衬孤寂,"地偏相识尽"叹人情冷暖,"鸡犬亦忘归"结以荒诞现实。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战乱后的乡村凋零,语言平淡而痛切入骨。
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寒食》此诗实作于大历二年(767年)寒食,杜甫56岁夔州瀼西时期。时诗人肺病加剧,目睹当地"逃户"弃耕现象,借寒食禁火之俗隐喻社会生机断绝。较之同期《登高》的沉雄,此诗"鸡犬忘归"的荒诞细节更显绝望,反映杜甫对"安史之乱"后农村破产的深刻洞察,是其"诗史"笔法的晚期典型。
翻译注释
翻译
寒食节这天我走在江村路上,满眼的花絮随风高低飘舞。
汀洲上的轻烟冉冉而起,竹叶上的阳光明媚夺目。
对于老农邀请,我都欣然前往。对于邻家的馈赠,我也不推辞他们的好意。
江村地处僻远,寥寥几户人家都已熟识,连鸡和狗都忘了回到自家门口。
注释
(1)江村:水边村子。
(2)路:一作“树”,一作“落”。
(3)风花:风中落花。
(4)高下飞:上下纷飞。
(5)汀烟:水边雾气。汀,水边平地。
(6)冉冉:渐渐飘升。
(7)晖晖:晴明的样子。
(8)田父:老农。一作“田舍”。
(9)要:同“邀”,邀约。
(10)闹:一作“问”,馈赠。
(11)不违:不推辞。
(12)偏:僻远。
(13)相识尽:全都熟识。
(14)忘归:一作“忘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寒食城东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寄郑起侍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寒食江州满塘驿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清明二首·其一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蹊野径有梨花。
一尊径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寒食雨·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
故乡眇千里,离忧积万端。
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富钩徒有想,贫铗为谁弹。
柳秋风叶脆,荷晓露文团。
晚金丛岸菊,馀佩下幽兰。
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
独有孤明月,时照客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