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杜甫

〔唐代〕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作品简介

《戏赠杜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李白在饭颗山上遇见头戴着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两句为李问杜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全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亦暗喻自已也“为作诗苦”,情深意浓,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创作背景

《戏赠杜甫》大约作于公元746年(天宝五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李杜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在洛阳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直至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他们交往密切,曾同游齐鲁,此后虽难相见,但仍相互关心、思念。

翻译注释

翻译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

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注释

(1)戏赠:意思是开玩笑的话。其实,所谓开玩笑,往往表现了至交之间的真情实话。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3)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或“饭颗山顶”。饭颗山,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一说为杜甫家洛阳南的陆浑山庄途径的"饭坡"(今河南嵩县陆浑水库西南) 一说为兖州城北石马村后的土岗甑山。

(4)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5)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卓,一作“草”。

(6)借问:请问的意思。

(7)别来:一作“因何”或“新来”。太

(8)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9)总为从前:一作“只为从来”。总为,怕是为了。作诗苦:杜甫曾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全文拼音版

zèng
fànshāntóuféngdǐngdàizhuó
jièwènbiéláitàishòushēngzǒngwèicóngqiánzuòshī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戏赠郑溧阳

〔唐代〕李白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戏马台

〔宋代〕吕定

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

戏题阶前芍药

〔唐代〕柳宗元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戏题牡丹

〔唐代〕韩愈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戏题王处士书斋

〔唐代〕杜荀鹤

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

石径可行苔色厚,钓竿时斫竹丛疏。

欺春只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