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唐代署名李白的一首经典词作(学术界对其作者存有争议)。此词以"平林漠漠"起笔,通过暮色中的山水楼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羁旅画卷。上阕写登楼所见之景,下阕抒思归不得之情,最终以"长亭更短亭"的递进式设问作结。全词意境开阔而情感深沉,语言凝练而韵味悠长,与《忆秦娥·箫声咽》并称为"百代词曲之祖",展现了早期文人词的艺术高度。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此词创作背景难以确考,若为李白所作,可能反映其漫游时期的羁旅情怀(约725-742年)。词中"平林""寒山""长亭"等意象,既是对巴蜀山水的写照,也暗含仕途失意的隐喻。"有人楼上愁"的孤寂与"宿鸟归飞急"的焦灼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古代文人普遍存在的"求仕"与"思隐"矛盾。作为词体成熟初期的典范之作,其作者真伪的学术争议更凸显了它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翻译注释
翻译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极为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的是短亭。
注释
(1)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2)漠漠:迷蒙貌。
(3)烟如织:暮烟浓密。
(4)伤心:极甚之辞。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5)暝色:夜色。暝:日落,黄昏。
(6)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7)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
(8)宿鸟:归巢栖息的鸟。
(9)归:一作“回”。
(10)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更:一作“连”。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春风吹绿湖边草
春风吹绿湖边草,春光依旧湖边道。
玉勒锦障泥,少年游冶时。
烟明花似绣,且醉旗亭酒。
斜日照花西,归鸦花外啼。
菩萨蛮·芭蕉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菩萨蛮·新月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
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菩萨蛮·夏景回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