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刚放晴的天空飘着细雨丝,傍晚的天色爬上春天的枝头。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城墙下道路分岔的地方,正是边疆有人要出发的时候。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停下车子数着将要出行的日子,劝着酒询问归来的日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我也是漂泊无定的旅人,还要在这儿与你分别。
注释
(1)春枝:春日草木的枝条。
(2)边头:边疆;边地。
(3)回期:指归期。
(4)茫茫:渺茫;模糊不清。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刚放晴的天空飘着细雨丝,傍晚的天色爬上春天的枝头。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城墙下道路分岔的地方,正是边疆有人要出发的时候。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停下车子数着将要出行的日子,劝着酒询问归来的日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我也是漂泊无定的旅人,还要在这儿与你分别。
(1)春枝:春日草木的枝条。
(2)边头:边疆;边地。
(3)回期:指归期。
(4)茫茫:渺茫;模糊不清。
《送人游塞》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春日送别友人远赴边塞的情景。首联以“天堕丝”(细雨)和“晚色春枝”勾勒出朦胧柔美的春景,反衬离愁;颔联点明送别地点与友人去向(边塞),空间跨度暗含牵挂;颈联通过“停车劝酒”“问归期”的细节,展现依依惜别之情;尾联“茫茫客”双关送别双方皆身如飘萍,深化了乱世中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简淡,情感含蓄,以景融情,体现了唐代边塞送别诗特有的苍凉与温情。
《送人游塞》此诗创作于中唐时期,当时西北边塞常与吐蕃、回纥发生战事,文人士子或从军、或游历边塞蔚为风气。王建曾任陕州司马,接触大量边塞题材,但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中“边头”指代塞外,反映唐代士人向往边功又惧离乱的时代心理。“茫茫客”既指友人孤身赴塞,亦暗合诗人自身宦游漂泊的处境,流露出对时代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沉吟对迁客,惆怅西南天。
昔为一官未得意,今向万里令人怜。
念兹斗酒成暌间,停舟叹君日将晏。
远树应怜北地春,行人却羡南归雁。
丈夫穷达未可知,看君不合长数奇。
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