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宋代〕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作品简介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是北宋词人晏几道(一说作者是张先)的作品,此词为描写奏琴艺术的佳作之一。写筝词从筝曲所表现的内容写到弹筝者的情态,描写形象、细致、逼真。作者通过写琴而写奏琴人,特别突出感情的传达,全词表面赞美音乐,实为表达对抚琴人的赞叹与理解,与白居易《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创作背景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此词借写一个歌妓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实则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愁绪。

翻译注释

翻译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注释

(1)弄:演奏乐曲。

(2)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3)十三弦:汉史游《急就篇》之三颜师古注:“筝,亦小瑟类也,本十二弦,今则十三。”

(4)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5)慢:形容眼神凝注。

(6)玉柱斜飞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称雁柱。

(7)春山:喻美人的眉峰。

(8)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全文拼音版

mán··āizhēngnòngxiāngjiāng
āizhēngnòngxiāngjiāngshēngshēngxiějìnxiāng绿xiānzhǐshísānxiánjiāngyōuhènchuán
dāngyánqiūshuǐmànzhùxiéfēiyàntándàoduànchángshíchūnshānméidài

作者介绍

晏几道(1048—1113),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江西临川人,晏殊第七子。其词深婉细腻,多写男女情思与人生惆怅,与其父并称“二晏”。代表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等,语言清丽,情感真挚。虽出身相门,却仕途坎坷,晚年家道中落。词风继承花间派而更趋精微,黄庭坚称其“寓以诗人句法”,是婉约词派重要代表。

晏几道的诗

相关推荐

菩萨蛮·秋闺

〔清代〕徐灿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