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唐代〕李白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岑公是相门之子,有着谢安一样的雅望。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世代都有腾飞的巨龙,中台级别的就有三人。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至人发达自有先兆,举手高揖九州伯,却不愿意为臣。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无可奈何在天地直间,成为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大道贵在深得全真,飞龙有时也潜辉幽卧。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不妨趁此时探讨宇宙人生奥秘,观化神游在无垠的宇宙之中。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光武帝拥有天下以后,严子陵作为他的老朋友,不愿意为臣。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虽然登上光武帝在洛阳的宫殿,也不愿意放弃巢由样的隐士身份。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我也曾经谢辞过明主,如今自称傲慢而穷困之臣。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登高而思万古,真想与仙人广成子为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鲁仲连为朋友能蹈海而死,难道他会接受赏赐,我还山以后就不屑再去官场问津了。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西风来了,我会像晋朝的宰相王导一样摇扇遮鼻,不愿意沾上官场的半点气息。

注释

(1)相门子:征君盖与诗人岑参同族,故云。岑参《感旧赋序》:“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

(2)安石:东晋谢安,字安石。

(3)奕世:累世。

(4)夔龙:传说舜时的两位贤臣。

(5)中台:星名,三台(上台、中台、下台)之一。古谓三公上应三台。

(6)拆:通“坼”,分开,裂开。

(7)机兆:事机的先兆。

(8)揖:揖而不拜。

(9)九州伯:九州之长官。句指隐而不仕。

(10)潜辉:藏辉。

(11)邻:全诗校:“一作鳞。”

(12)元:同“玄”。

(13)窅默:幽深难测。

(14)无垠:无形状之貌。

(15)光武:用严光事。

(16)偃蹇:傲世之意。

(17)广成:即广成子。

(18)蹈海:用鲁仲连事。

(19)西来:全诗校”一作终期“。

(20)元规尘:晋庾亮字元规。《晋书·王导传》:“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此以“元规尘”喻权臣之盛气凌人。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拼音版

sòngcénzhēngjūnguīmínggāoshān
céngōngxiàngménwàngguīānshí
shìjiēkuílóngzhōngtáijìngsānchè
zhìrénzhàogāojiǔzhōu
nàitiānjiānérzuòyǐnlún
guìdàonéngquánzhēnqiánhuīyōulín
tànyuányǎoguānhuàyóuyín
guāngyǒutiānxiàyánlíngwéirén
suīdēngluòyáng殿diàncháoyóushēn
xièmíngzhǔjīnchēngyǎnjiǎnchén
dēnggāolǎnwàn广guǎngchénglín
dǎohǎiníngshòushǎnghuánshānfēiwènjīn
西láiyáoshàngòngyuánguīchén

作品简介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主要通过赞美友人来表达情谊。

创作背景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唐代〕杜甫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送储邕之武昌

〔唐代〕李白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送母回乡

〔唐代〕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送曾巩秀才序

〔宋代〕欧阳修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才,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

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送人宰吴县

〔唐代〕杜荀鹤

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

唯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