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质朴语言抒发真挚友情。前两句以叙事白描展开离别场景,"踏歌声"三字活现汪伦的豪爽性格;后两句妙用"桃花潭水"的比喻,以"深千尺"的具象夸张反衬"不及"的抽象情谊,将无形情感转化为可感意象。全诗语言明白如话却情味深长,打破传统赠别诗的伤感基调,独创"以乐景写别情"的抒情范式,成为古代送别诗中最富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赠汪伦》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漫游泾县期间。据载当地豪士汪伦常以美酒相邀,诗人临别时感其真诚遂作此诗。作品诞生于安史之乱前夕,却毫无时代阴霾,集中体现李白"清水出芙蓉"的诗歌主张。诗中"桃花潭"实为青弋江一段,今安徽泾县建有纪念遗址,该作亦开创了以普通人名入诗的先例,彰显盛唐时期士庶交往的时代风貌。
翻译注释
翻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注释
(1)汪伦:李白的朋友。
(2)将欲行:一作“欲远行”。
(3)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4)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5)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6)不及:不如。
(7)送:一作“赠”。
全文拼音版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相关推荐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