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新平楼

〔唐代〕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作品简介

《登新平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此诗描述了暮秋时节诗人登新平城楼远望帝都长安所见的景象,诗中用“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勾画出一幅凄凉的暮秋景色,暗寓诗人极度思念帝都长安,塑造出诗人怀归忧国、报国无门的渺茫失落形象,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处境困窘的忧伤之情。全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末句的“令人愁”和次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创作背景

诗约作于开元十八年(730)秋,李白刚离开长安,西游邠州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离开国都登上这新平城楼,面对寥落暮秋怀归却不得归使我心伤。

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落下;寒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

云朵从山岭的树林上升起,北来的大雁飞落在沙洲。

茫茫苍苍的几万里大地,极目远望使我忧愁。

注释

(1)去国:离开国都。

(2)兹楼:指新平楼。兹,此。

(3)寒波流:指泾水。

(4)秦云:秦地的云。新平等地先秦时属秦国。

(5)胡雁:北方的大雁。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北方地区。

(6)洲:水中可居之地。

(7)苍苍:一片深青色,这里指旷远迷茫的样子。

(8)目极:指放眼远望。

全文拼音版

dēngxīnpínglóu
guódēnglóu怀huáiguīshāngqiū
tiānzhǎngluòyuǎnshuǐjìnghánliú
qínyúnlǐngshùyànfēishāzhōu
cāngcāngwànlìngrénchóu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望君山

〔明代〕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登兖州城楼

〔唐代〕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登高丘而望远

〔唐代〕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登总持阁

〔唐代〕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