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咏雨诗的千古绝唱,以细腻笔触捕捉自然灵性。诗中"好雨知时节"拟人写春雨善解人意,"当春乃发生"点明节气,"随风潜入夜"状其轻柔,"润物细无声"赞其功德,"野径云俱黑"绘夜雨迷蒙,"江船火独明"构光影对比,"晓看红湿处"悬想明日美景,"花重锦官城"结以蓬勃生机。全诗语言清新如雨洗碧空,展现杜甫对自然生命的深切观照。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春夜喜雨》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50岁成都草堂时期。时值蜀中春旱,夜雨忽至,诗人以"润物无声"寄托对苍生的仁爱。作品诞生于"安史之乱"中期,其欢欣语调与同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愤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杜甫"民胞物与"的博大襟怀,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诗意呈现。
翻译注释
翻译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江船火独明:意谓连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8)晓:天刚亮的时候。
(9)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10)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11)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早春怨·春夜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更漏子·春夜阑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更漏子·春夜阑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