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注释
(1)玉笛:笛子的美称。
(2)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故云。
(3)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4)闻:听;听见。
(5)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6)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故园:故乡,家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1)玉笛:笛子的美称。
(2)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故云。
(3)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4)闻:听;听见。
(5)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6)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故园:故乡,家乡。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