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初到成都时选择居所之作。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畔的幽静景色,抒发了暂得安居的欣慰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恬淡,在杜甫沉郁顿挫的主体诗风之外,展现了其诗歌中难得的闲适情趣。
卜居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卜居》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在亲友帮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诗中"主人"指资助者裴冕等友人,"山阴"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典故。时安史之乱未平,但蜀中相对安定,"澄江销客愁"道出战乱中暂得栖身的慰藉。这是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时期生活相对安定的开端。
翻译注释
翻译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注释
(1)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溪:一作“之”,一作“流”。
(2)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
(3)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指剑南节度使裴冕,或是诗人自称,未详。
(4)为卜:即行卜。为:即施行;卜:选择。
(5)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
(6)幽:僻静,幽雅。
(7)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8)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
(9)更:另外。
(10)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澄:清澈静止。
(11)销:消除。
(12)客愁:行旅怀乡的愁思。
(13)齐:一齐。
(14)鸂鶒: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15)对:共,同,合。
(16)沉浮:在水上出没。
(17)东行万里:即向东行驶万里。
(18)堪:能够、胜任。
(19)乘兴:兴会所至,用王子猷典故,下文“山阴”、“小舟”同出于此。
(20)须向:需要前往。须:应当;向:前往,去。
(21)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杨柳小蛮腰
杨柳小蛮腰,惯逐东风舞。学得琵琶出教坊,不是商人妇。
忙整玉搔头,春笋纤纤露。老却江南杜牧之,懒为秋娘赋。
卜算子·感旧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卜算子·齿落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卜算子·竹里一枝梅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
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卜算子·苕霅水能清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屋。
贫放曲生疏,闲到青奴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卜算子·赠妓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