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

〔唐代〕杜甫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作品简介

《卜居》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初到成都时选择居所之作。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畔的幽静景色,抒发了暂得安居的欣慰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恬淡,在杜甫沉郁顿挫的主体诗风之外,展现了其诗歌中难得的闲适情趣。

创作背景

《卜居》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在亲友帮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诗中"主人"指资助者裴冕等友人,"山阴"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典故。时安史之乱未平,但蜀中相对安定,"澄江销客愁"道出战乱中暂得栖身的慰藉。这是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时期生活相对安定的开端。

翻译注释

翻译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注释

(1)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溪:一作“之”,一作“流”。

(2)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

(3)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指剑南节度使裴冕,或是诗人自称,未详。

(4)为卜:即行卜。为:即施行;卜:选择。

(5)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

(6)幽:僻静,幽雅。

(7)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8)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

(9)更:另外。

(10)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澄:清澈静止。

(11)销:消除。

(12)客愁:行旅怀乡的愁思。

(13)齐:一齐。

(14)鸂鶒: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15)对:共,同,合。

(16)沉浮:在水上出没。

(17)东行万里:即向东行驶万里。

(18)堪:能够、胜任。

(19)乘兴:兴会所至,用王子猷典故,下文“山阴”、“小舟”同出于此。

(20)须向:需要前往。须:应当;向:前往,去。

(21)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全文拼音版

huànhuāshuǐshuǐ西tóuzhǔrénwéilíntángyōu
zhīchūguōshǎochénshìgèngyǒuchéngjiāngxiāochóu
shùqīngtíngshàngxiàshuāngchìduìchén
dōngxíngwànkānchéngxìngxiàngshānyīnshàngxiǎozhōu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感旧

〔宋代〕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卜算子·齿落

〔宋代〕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卜算子·赠妓

〔宋代〕谢直

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