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春歌

〔唐代〕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作品简介

《子夜吴歌·春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子夜吴歌》四首(春、夏、秋、冬)之一。此诗以乐府旧题写春日采桑女子的故事,借汉代乐府《陌上桑》中秦罗敷的形象,描绘了一位美丽勤劳的采桑女。前两句写罗敷在绿水边采桑的情景,后四句表现她的坚贞自持,婉拒权贵的纠缠。全诗语言清新明快,风格自然流畅,既展现了江南春日的明媚风光,又歌颂了劳动女性的纯洁与智慧。

创作背景

《子夜吴歌》是南朝乐府旧题,李白沿用此题创作了四首分咏四季的诗。此诗约作于开元年间(713—741),李白漫游吴越(今江浙一带)时。诗人受江南民歌影响,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塑造了采桑女的形象,既保留了乐府诗的质朴风味,又融入了盛唐诗歌的浪漫色彩。诗中“五马”代指太守,暗用《陌上桑》典故,表达了对劳动女性的赞美和对权贵的讽喻。

翻译注释

翻译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

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贵的时间了。

注释

(1)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

(2)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3)红妆白日鲜: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4)蚕饥妾欲去:南朝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君住马己疲,妾去蚕欲饥。”此用其句意。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5)五马莫留连: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全文拼音版

··chūn
qínluócǎisāng绿shuǐbiān
shǒuqīngtiáoshànghóngzhuāngbáixiān
cánqièliúlián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子夜歌·三更月

〔宋代〕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先秦〕佚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初郊墅

〔唐代〕李商隐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代〕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

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子鱼论战

〔先秦〕左丘明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子规

〔唐代〕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