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六首·其四》是李白组诗中的第四首,以游仙为主题,展现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幻想。开篇“清斋三千日”写其虔诚修道,后“众神卫我形”暗示通神之境。“云行信长风”以下六句描绘登高所见:云海翻腾、天鸡啼晓、旭日东升,气象恢弘。末句“安得不死药”直抒求仙之志,呼应李白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全诗想象瑰丽,将泰山仙境与现实感悟交融,充满飘逸豪放的仙道气息。
游泰山六首·其四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与组诗前三首同作于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游泰山期间。时李白尚未入长安,虽名动天下却未获朝廷重用,故借访道泰山寄托超世之思。诗中“清斋”“道经”反映其深受道教影响;“不死药”“蓬瀛”等意象,既源于战国方士传说,亦暗含对现实功名的疏离。次年李白应诏入京,但短暂荣耀后即遭谗去职,此诗可视为其“功成身退”理想的前奏。
翻译注释
翻译
素食长斋三千天,扯下白绢书写大道真经。
吟诵道经有所收获,神仙就会护卫我的身形。
乘上云彩任凭长风吹送,如生双翅迅疾地飞行。
攀上石崖来到日观峰,俯在栏杆上眺望东海。
海上的曙光在远山间闪动,桃都山天鸡已报晓声声。
银砌的仙宫倒映水中,长鲸搅得大海巨浪翻腾。
怎样才能得到不死之药,让我飞向海上神山蓬莱?
注释
(1)东溟:东海也。
(2)海色:晓色也。
(3)天鸡: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游赤石进帆海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游南阳清泠泉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游龙门香山泉
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
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
潺湲写幽磴,缭绕带嘉树。
激转忽殊流,归泓又同注。
羽觞自成玩,永日亦延趣。
灵草有时香,仙源不知处。
还当候圆月,携手重游寓。
游泰山六首·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游鼍湖诗
暄景转谐淑,草木目滋长。
梅花覆树白,桃杏发荣光。
游大林寺序
余与河南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游四门·海棠花下月明时
海棠花下月明时,有约暗通私。不甫能等得红娘至,欲审旧题诗。支,关上角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