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奉唐玄宗之命所作的三首《清平调》之一,为宫廷咏赞杨贵妃的绝美诗作。此诗以绮丽浪漫的笔触,将杨贵妃比作天上仙子,极言其美貌超凡脱俗。首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以云霞喻衣、鲜花喻貌,构思精妙;次句“春风拂槛露华浓”借春风和露珠烘托贵妃的雍容华贵;后两句以“群玉山”“瑶台”等仙境意象,暗喻贵妃之美非人间所有。全诗语言华美,想象瑰丽,是李白奉诏诗的典范之作。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清平调·其一》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时李白供奉翰林,受玄宗赏识。一日,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召李白即席赋诗助兴。李白挥笔写下三首《清平调》,此为其一。诗中融合道教仙山意象,既迎合玄宗崇尚道教的心理,又以含蓄笔法赞颂杨贵妃的美貌。传说李白醉中作诗,曾让高力士脱靴,可见其狂放不羁之态。这三首诗虽为应制之作,却因艺术高超成为千古名篇。
翻译注释
翻译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1)槛:栏杆。
(2)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3)群玉:山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4)会:应。
(5)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居宫殿。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清平乐·春来秋去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平乐·檐前雨罢
檐前雨罢,一阵凄凉话。城上老乌啼哑哑,街鼓已经三打。
漫劳醉墨纱笼,且娱别院歌钟。怪底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
清平乐·樱桃花底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清溪半夜闻笛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清平乐·春风依旧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清明日独酌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清平乐·宫怨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一花落黄昏。
清明后登城眺望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