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中秋咏月诗的沉郁变调,以孤月写尽乱世飘零。诗中"满目飞明镜"写月华普照,"归心折大刀"用"吴刚伐桂"典抒归乡无望,"转蓬行地远"叹身世如蓬,"攀桂仰天高"伤功名难就,"水路疑霜雪"状月下羁旅,"林栖见羽毛"察自然精微,"此时瞻白兔"欲问月宫事,"直欲数秋毫"结以微观凝视。全诗将神话与现实交织,展现杜甫"精微广大"的诗艺。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中秋,杜甫56岁夔州孤城时期。时"安史之乱"虽平,藩镇割据愈烈。诗人借"吴刚折桂"的神话,暗喻自身"致君尧舜"理想的幻灭。作品与《月夜忆舍弟》形成时空对话,其"转蓬""攀桂"的意象,既写个人政治失意,亦折射出盛唐文人集体理想的崩塌,是杜甫晚期"以月写史"的代表作。
翻译注释
翻译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此时月光如水,明亮如昼,好似那月中的兔儿,也秋毫可见!
注释
(1)明镜:比喻晶莹皎洁的圆月。
(2)折大刀:折断大刀。折,谓归心摧折。
(3)转蓬:也叫蓬转,蓬草随风飞转的意思。蓬,即飞蓬,草名,秋后枯萎断根,遇风即飞飘无定。
(4)桂:此指桂宫,即月宫。相传月中有桂树,故称。
(5)栖:鸟类歇宿之称,此指停留。
(6)白兔: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晋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因以白兔代指月亮。
(7)数秋毫:见月光之明亮。数,一根一根地计算。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此指兔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一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八尺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巳白头。
八六子·扫芳林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
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