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唐代〕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去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与妻子儿女隔绝很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今夏草木繁茂的时候,才得以脱身向西逃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脚穿麻鞋去拜见天子,破旧的衣袖露出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朝廷怜悯我得以生还,亲朋故友感伤我已老丑。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

感激涕零拜授左拾遗,颠沛流离中更感皇恩深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虽然我可以回到家去,却不忍心立即开口求情。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寄一封书信探问三川,不知道家中亲人还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听说家乡一带同遭祸患,疯狂杀戮乃至鸡和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山中的茅屋早已破漏,有谁还能在门户中留守。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苍松的树根被摧折断毁,山地寒冷尸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能有几个人保全性命,一家人岂能相伴为偶。

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高山上有猛虎出没,心中郁结摇头叹气。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自从寄出去一封书信,至今已是十月以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反倒害怕消息传来,心中除此别无他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国家命运刚要中兴,年老后比平时更爱饮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想到日后欢会的时候,恐怕成为一个贫穷孤独的老叟。

注释

(1)隔绝久:至德元年(756年)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杜甫不久被俘,至是将一年,故有隔绝久的话。

(2)草木长:则比较容易逃脱,故下句用一“得”字。

(3)得西走:由长安往凤翔得向西走。陶潜诗“孟夏草木长”,杜甫脱离长安时当在四月。

(4)亲故:即亲旧或亲友。

(5)涕泪受拾遗:至德二年(757年)五月十六日唐肃宗任杜甫为左拾遗。唐制有左右拾遗各二人,虽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官儿,但因系谏官,能常在皇帝左右,并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因在流离之中,益觉主恩之厚,所以涕泪而受官。

(6)柴门:应前妻子。前陷安史叛军中,今逃归,所以说“得去”,即“能去”的意思。吴祥农云:“公不顾家而西走,及得去而不敢言归,大忠直节,岂后世所及?”

(7)三川:县名,在鄜州。

(8)比闻:即近闻。口语则为“比来闻道”。

(9)罹祸:即遭难。

(10)摧颓:是形容渭头的撑柱狼藉。

(11)嵚岑:山高峻貌。

(12)猛虎:喻贼寇的残暴。

(13)郁结:心上的疙瘩。

(14)回我首:摇头叹气。

(15)耽酒:即嗜酒。

(16)叟:是年老的称呼,杜甫这时四十六岁。

述怀拼音版

shù怀huái
niántóngguānjuéjiǔ
jīnxiàcǎochángtuōshēn西zǒu
xiéjiàntiānxiùliǎngzhǒu
cháotíngmǐnshēnghuánqīnshānglǎochǒu
lèishòushíliúzhǔēnhòu
cháiménsuīwèirěnkāikǒu
shūwènsānchuānzhījiāzàifǒu
wéntónghuòshādàogǒu
shānzhōnglòumáoshuíyǒu
cuītuícāngsōnggēnlěngwèixiǔ
rénquánxìngmìngjìnshìxiāngǒu
qīncénměngchǎngjiéhuíshǒu
fēngshūjīnshíyuèhòu
fǎnwèixiāoláicùnxīnyǒu
hànyùnchūzhōngxīngshēngpínglǎodānjiǔ
chénhuānhuìchùkǒngzuòqióngsǒu

作品简介

《述怀》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历经艰险逃至凤翔后,追述遭遇、抒发忧怀之作。诗中真实记录了战乱中百姓的悲惨遭遇和诗人与家人离散的痛苦,展现了杜甫"诗史"般的写实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研究杜甫生平和安史之乱的重要文献。

创作背景

《述怀》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夏,杜甫从沦陷的长安逃至凤翔投奔肃宗朝廷后。诗中"潼关破"指756年哥舒翰兵败潼关、长安沦陷;"麻鞋见天子"生动记述了杜甫面见肃宗的窘迫形象;"寄书问三川"则表达了对鄜州家人的深切担忧。这是杜甫在获得左拾遗官职后,对国破家亡遭遇的血泪记述。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召南·殷其雷

〔先秦〕诗经

殷其靁,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自遣

〔唐代〕齐己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望月有所思

〔唐代〕骆宾王

九秋凉风肃,千里月华开。

圆光随露湛,碎影逐波来。

似霜明玉砌,如镜写珠胎。

晚色依关近,边声杂吹哀。

离居分照耀,怨绪共裴徊。

自绕南飞羽,空忝北堂才。

绛都春·春来雁渚

〔宋代〕吴文英

春来雁渚。弄艳冶、又入垂杨如许。困舞瘦腰,啼湿宫黄池塘雨。碧沿苍藓云根路。尚追想、凌波微步。小楼重上,凭谁为唱,旧时金缕。

凝伫。烟萝翠竹,欠罗袖、为倚天寒日暮。强醉梅边,招得花奴来尊俎。东风须惹春云住。囗莫把、飞琼吹去。便教移取熏笼,夜温绣户。

南亭偶题

〔唐代〕许浑

城下水萦回,潮冲野艇来。

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

白首书千卷,朱颜酒一杯。

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

故人寄茶

〔唐代〕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