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匡山

〔唐代〕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作品简介

《别匡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清境”,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表达出诗人奋斗的豪情、高远的追求和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全诗写得秩序井然,跌宕有致,以写景为主,写景与抒情结合,景象清幽秀美,情感深沉强烈,显示了李诗飘逸豪放的特色。

创作背景

《别匡山》此诗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本诗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

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带着家犬行走;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

我倚树而立,聆听树上猿啼阵阵,有时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鹤池中洗吃饭的钵盂。

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

注释

(1)参差碧:《彰明县志》作“色参差”。

(2)槛:当指大明寺之栏杆。

(3)失鹤池:《彰明县志》作“饲鹤池”。

(4)莫怪:《彰明县志》作“莫谓”。

(5)清境:《彰明县志》作“清景”。

(6)书剑:指文才武艺。

(7)明时:谓政治开明之时代。

全文拼音版

biékuāngshān
xiǎofēnghuàcēnténgyǐngfēngyáojiànchuí
jìngláiduōjiāngquǎnbànrénjiānguīwǎndàiqiáosuí
kànyúnyuánshùsēnglínshīchí
guàixīnliànqīngjìngjiāngshūjiànmíngshí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别友狱中

〔明代〕王守仁

居常念朋旧,簿领成阔绝。

嗟我二三友,胡然此簪盍。

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

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

所恨精诚眇,尚口徒自蹶。

天王本明圣,旋已但中热。

行藏未可期,明当与君别。

愿言无诡随,努力从前哲。

别储邕之剡中

〔唐代〕李白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别程女

〔金代〕元好问

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

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

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

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

别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范云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