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山水纪行诗。此诗以雄奇笔触描绘陵阳溪三门六剌滩的险峻景观,展现诗人对自然伟力的赞叹与归隐之思。首联"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以数字入诗,勾勒出滩险水急的壮阔画面;颔联"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运用比喻手法,将礁石比作伏虎,湍流喻为盘龙,极富动态美感;尾联借严子陵隐居七里濑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向往渔樵生活的出世情怀。全诗语言豪放,想象奇崛,在壮丽山水描写中寄寓超脱世俗的理想,体现了李白诗歌特有的浪漫主义风格。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此诗应作于唐天宝年间李白漫游皖南时期。当时诗人因仕途失意,寄情山水,沿青弋江流域游历至陵阳山(今安徽石台县境内)。"三门六剌滩"是陵阳溪著名险滩,湍急的水势与嶙峋的礁石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中"何惭七里濑"化用东汉严子陵隐居富春江的典故,既是对眼前景致的赞美,也暗含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反映诗人在政治理想受挫后,渴望归隐自然的心境变化。
翻译注释
翻译
三座由悬崖对峙形成的山门,横躺在这段溪流上,六个尖锐的险滩就好像钢刺一样,流水翻滚着急速波澜。
岸上的巨石如虎踞虎跃,溪中的激流如龙盘龙飞。
此处风光一点也不比七里濑逊色,我真想在这里垂竿钓鱼,这里就是天堂。
注释
(1)六剌:滩名,在安徽省泾县陵阳溪。
(2)萦盘:萦回。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下途归石门旧居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俛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下横岭望宁极舍
驱车下峻坂,西走龙阳道。
青烟人几家,绿野山四抱。
鸟啼春意阑,林变夏阴早。
应近先生庐,民风亦淳好。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