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

〔唐代〕杜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作品简介

《征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一首哀悯黎民、心忧社稷的情怀。首联写战争造成的混乱人口减少。颔联写路上生离死别的场景。颈联把自己比喻为漂浮在水中的断枝枯藤,写自己漂无定所。尾联诗人通过写现实蜀地未通暗含自己的前途渺茫,对自己和国家产生忧虑。全诗前二联写自己看到路上的征夫,后二联联系自己身世更像征夫,诗人从一个独特视角,把一个混战的安史之乱社会现实,以一个征夫的形象展示战乱给社会带来的灾祸。

创作背景

广德元年(763)冬,吐蕃围攻松州、维州,蜀人被征戍守,战事失败,死伤甚众。杜甫居阆州,忧时局之危急,又伤百姓兵役之苦,哀征人败丧而援军不至,同时自慨进退失据而致漂泊转徙写下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你看那十户人家能有几人还在?不见人迹,无人相看,纵有千座山峰也白白地夸耀其多了。

大路上只见有哭泣的行人,城市里听不到那欢乐的歌声。

那征夫口里衔枚,又肩扛兵器,如漂梗四处奔走,不得安定,异常辛苦。

到如今那官军仍未能打通蜀道前来增援,蜀地不保,我的前途该如何安排?

注释

(1)室:即家。

(2)空自多:空:徒然,白白地。自多:自满,自夸。

(3)路衢唯:路衢:四通八达的道路。惟:只有,只是。

(4)漂梗:随水漂流的桃梗。诗中比征夫。

(5)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枚,形同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军队行进时,为防止喧哗,保证军事行动的隐密,便让士兵将枚横衔在嘴里,两端的带子系在颈上,士兵便无话可说了。

(6)荷戈:扛着兵器。戈,指兵器。

(7)未通蜀:未能打通蜀道前来增援。其时长安通蜀的道路被吐蕃阻断,故言。

(8)吾道:指诗人的前景,道路。

全文拼音版

zhēng
shíshìrénzàiqiānshānkōngduō
wéijiànchéngshìwén
piàogěngānxiánméiyǒu
guānjūnwèitōngshǔdàojì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相关推荐

白田马上闻莺

〔唐代〕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盐角儿·亳社观梅

〔宋代〕晁补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唐代〕李峤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

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

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感旧·其三

〔清代〕黄景仁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念奴娇·人生能几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刚是尊前同一笑,又到别离时节。灯灺挑残,炉烟爇尽,无语空凝咽。一天凉露,芳魂此夜偷接。

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犹埽窗间月。无分暗香深处住,悔把兰襟亲结。尚暖檀痕,扰寒翠影,触绪添悲切。愁多成病,此愁知向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