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羽林陶将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三韵诗。此诗通过描写陶将军出使时的雄社场面和诗人的临别赠言,既赞领了陶将军的英武精神,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报国心愿。全诗写得豪情四溢,壮怀激烈,其主要特点是用典恰切,含蓄深婉。
送羽林陶将军
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年代难以考证,陶将军名号生平不详,当为李白友人。从题意看,此诗是送羽林陶将军出使之作;从诗意看,陶将军出使之地是很危险的,此去能否如期平安归来令人担心。于是李白送别陶将军时作此诗以赠。
翻译注释
翻译
将军您将要代表朝廷出使敌方,您乘坐的楼船的旌旗就要飘拂在紫烟笼罩的江面上。
为您的长风万里,深入虎穴干上一杯,酒酣后拔出龙泉剑舞个天昏地暗,意气昂扬。
不要以为我这个诗人没有胆气,临行时我会送上一根马鞭,像当年秦大夫绕朝那样。
注释
(1)将军:即羽林陶将军。
(2)楼船:一种有楼的战舰。
(3)紫烟:紫色的烟雾。这里似乎有“紫气”之含义。紫气,是一种祥瑞的光气。
(4)虎穴:典出《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又《三国志》:吕蒙年十五六,窃随邓当击。当顾见大惊,归以告蒙母。母表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5)龙泉:剑名,即龙渊宝剑。相传春秋时楚王使风胡子因吴王请欧治子干将二人作铁剑,二人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铁剑三杖。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谓龙渊剑,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故名。唐人避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作龙泉。
(6)词人:诗人,李白自指。
(7)绕朝鞭:即“绕朝策”。策,马鞭。绕朝,人名,战国时秦大夫。晋国士会投奔秦国。晋人设计要秦王派士会出使晋国。绕朝识破晋国阴谋而秦不听劝阻。当士会临出发赴晋时,绕朝增选给士会一把鞭子,以表示不要晋国小视秦国无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送别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送高三十五书记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送董元达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送征雁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送赞律师归嵩山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
因夸楚太子,便观广陵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长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