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八首·其二

〔唐代〕李白

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

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

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

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

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

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

作品简介

《感兴八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借洛神宓妃神话抒怀的浪漫主义诗篇。全诗以“飘飖雪争飞”喻宓妃凌波之态,以“轻云拂素月”写其超凡清辉,构建出空灵缥缈的仙境。后六句陡转现实,“解佩西去”暗含理想阻隔之憾,“陈王徒作赋”直指曹植《洛神赋》的虚妄,终以“好色伤大雅”的冷峻批判收束。李白通过解构古典神话,既表达对高洁理想的追寻,又揭示其不可企及的永恒矛盾,展现了其诗学中“仙”与“凡”的深刻张力。

创作背景

《感兴八首·其二》此诗与组诗前首同为李白晚年漫游时期的作品。诗人途经洛水时触景生情,借宓妃典故反思自身政治际遇:早年应诏入长安如“解佩西去”,最终却遭谗放逐。诗中“陈王”暗喻自身曾受帝王赏识却终无建树的境遇,而“好色伤大雅”实为对当时权贵沉溺声色、不重真才的讥刺。这种对神话的颠覆性书写,正是李白历经人生起伏后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彻悟。

翻译注释

翻译

洛水江湄有女神宓妃,身姿飘飖与雪争飞。

如轻云飘拂素月,了然可见她的玉体清辉。

她解下玉佩,欲到西方去,我含情脉脉,怎么能违背她的意愿。

凌波微步,罗袜香尘飘动,绿水不沾衣裳。

陈王曹植白费精神来作赋,神女岂能与你同归。

好色必伤大雅,多为世人讥讽。

注释

(1)宓妃:传为伏羲之女,溺于洛水,成为洛神。

全文拼音版

gǎnxìngshǒu··èr
luòyǒufēipiāoyáoxuězhēngfēi
qīngyúnyuèlejiànqīnghuī
jiěpèi西hánqíngxiāngwéi
xiāngchéndòngluó绿shuǐzhān
chénwángzuòshéntóngguī
hǎoshāngduōwèishìsu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相关推荐

感事

〔宋代〕陈与义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感怀

〔明代〕文徵明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感讽五首·其五

〔唐代〕李贺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晴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

〔宋代〕朱敦儒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八

〔唐代〕陈子昂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

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六

〔唐代〕陈子昂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

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

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