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收录于《全唐诗》。此诗描摹作者春日游禅寺所见景色,赞赏友人的隐逸志趣。全诗语言精工,音律精严,对仗工稳,熔景语佛语于一炉,作为应酬之作,虽是为了应景而用佛典语,但仍表现出作者超凡脱俗的横溢的才华,于“端整”中不失“飘逸”。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诗题是“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但据诗意,这首诗与孟浩然并没有什么关系。王琦在《李太白全集》的注里这么说:“孟六浩然恐是孟赞府之误。”
翻译注释
翻译
朝服绶带遗弃在尘世之境,赶赴青山拜谒佛教道场。
黄金为绳显示觉悟之路,乘上宝筏渡过惑人迷川。
岭上高树拢聚构成飞栱一般,岩上红花盛开掩盖山谷的泉水。
佛塔高耸是海上日出的标志,佛楼雄伟依傍大江烟云缭绕。
佛烟香气传遍欲界色界无色界,佛钟敲响声连万壑千川。
手中念珠如秋日莲子成熟满把满串,繁茂的松树团团圆圆如月。
鸟儿相聚疑是为听法而来,龙王亦来参加原为护法而来。
惭愧我无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声韵,可以混为伯牙的琴上之声。
注释
(1)朱绂: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此代指官职。
(2)梵筵:佛教道场等宗教仪式。
(3)金绳: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
(4)觉路:犹言“觉悟之路”。
(5)宝筏:指船。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
(6)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的意思相类似。
(7)栱: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8)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
(9)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
(10)香气三天:香气:指佛寺里的香火烟雾。三天:即“三界”的意思,佛家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这里的“三天下”犹言“天下”。
(11)龙参若护禅:“龙参”句:佛教认为龙王护持佛法。
(12)流水韵:指美妙的乐曲。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春日偶作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春望词四首·其三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春日怀秦髯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春晚二首
【其一】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其二】
春来还自有游人,常是春归独念春。
落后见花尤更惜,不知谁忍扫和尘。
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边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