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美丽得像一枝凝香带露的红牡丹,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借问那汉宫中谁能与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也只有凭藉着新妆才差可与之比方。
注释
(1)一枝秾艳:指牡丹花(木芍药)而言。秾,一作“红”。
(2)云雨巫山: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3)可怜:犹可爱、可喜之意。
(4)飞燕: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5)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倚,穿着、依凭。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美丽得像一枝凝香带露的红牡丹,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借问那汉宫中谁能与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也只有凭藉着新妆才差可与之比方。
(1)一枝秾艳:指牡丹花(木芍药)而言。秾,一作“红”。
(2)云雨巫山: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3)可怜:犹可爱、可喜之意。
(4)飞燕: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5)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倚,穿着、依凭。
《清平调·其二》是李白《清平调》组诗的第二首,延续了第一首的华美风格,进一步以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烘托杨贵妃的绝世姿容。首句“一枝秾艳露凝香”以带露牡丹暗喻贵妃的娇艳与芬芳;次句“云雨巫山枉断肠”化用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反衬贵妃之美更胜神话;后两句借汉代美女赵飞燕需“倚新妆”方能比拟,突出贵妃的天生丽质。全诗巧用对比与衬托,虚实相生,展现了李白高超的诗歌艺术。
《清平调·其二》此诗与《清平调·其一》作于同时(天宝二年,743年),是李白在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时的即兴之作。诗中“云雨巫山”暗指玄宗与贵妃的爱情超越神话,“飞燕倚新妆”则隐含对贵妃自然之美的赞誉。传说李白作此诗时曾得罪高力士,因其将赵飞燕(汉代因美貌得宠却结局凄凉的皇后)与贵妃类比,被高力士进谗言,间接导致李白 later 被赐金放还。这一背景为诗歌增添了一层微妙的政治隐喻。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武皇开宴影娥池。侍宴阿娇新宠时。
金屋春深扶醉起,鸾鸣花底日迟迟。
帘外宫娥舞袖来。霓旌双引出蓬莱。
一泓仙掌金茎露,分赐群臣七宝杯。
两院东风飘紫霞。天香飞落上林花。
恩疏不见龙舆过,望断长门日又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