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颂扬女子坚守爱情的诗,诗的前两联以拟人化的手法刻画望夫石形象和神态,颈联用湘女洒泪和息妫无言的典故,表达对望夫女子不幸的同情,尾联融景入情,写女子坚守爱情的情景。全诗比喻精当,用典极切,描写精工,抒情真挚感人,写得秀美而凄苦。
望夫石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
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天宝十三载至天宝十五载(754—756),李白游遍皖南山水,在当涂停留时间较长。诗人在吟咏当涂胜景的同时,也留意于当涂的历史传说。古代当涂有望夫石的传说,流传甚广,这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其中浸透了平民百姓的血泪,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不幸。后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许多地方都有望夫石、望夫山、望夫台,历来有不少诗人以此为题吟咏。因此,在李白的诗中除保留了当涂及周边许多山川景物外,还留下了许多与当地民间传说有关的内容。《望夫石》此诗就是其中一首。
翻译注释
翻译
她仿佛有古人的容貌仪表,面含忧愁沐浴黎明的光辉。
晶亮的露珠像今日的清泪,青绿的苔藓如昔年的旧衣。
内心的痛苦似溺水的湘女,默默无言类似楚王的息妃。
她寂寞伫立在美好云气里,似乎依然在等待夫君来归。
注释
(1)望夫石:关于望夫山和望夫石的记载、传说颇多。如安徽当涂县西北枣子矶,传说昔有人往楚,数年未还,其妻登此山眺望,乃化为石。
(2)古容仪:这里指古代的装束仪容。容仪:容貌举止,容貌仪表。《汉书·成帝纪》:“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3)带曙辉:沐浴在晨光之中。曙辉,黎明的曙色。
(4)湘女:指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尧将二女娥皇、女英嫁给舜做妻子,后舜远征,死于苍梧之野,二女从之不及,道死沅湘之中。后人称为“湘夫子”、“湘妃”、“湘灵”。
(5)楚妃:指春秋时息侯夫人息妫。楚文王灭息,以妫为夫人,虽生二子,终不忘亡国亡夫之痛,不与楚王言谈。
(6)寂然:冷清的样子。
(7)芳霭:云雾。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望夫石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江南·天上月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其一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望湘人·记归程过半
记归程过半,家住天南,吴烟越岫飘渺,转眼秋冬,几回新月,偏向离人燎皎。急管宵残,疏钟梦断,客衣寒悄。忆临岐,泪染湘罗,怕助风霜易老。
是尔翠黛慵描,正恹恹憔悴,向予低道:念此去谁怜,冷暖关山路杳?才携手教、款语丁宁,眼底征云缭绕。悔不剪、春雨蘼芜,牵惹愁怀多少!
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三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譍。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望仙门·紫薇枝上露华浓
紫微枝上露华浓。起秋风。筦弦声细出帘栊。象筵中。
仙酒斟云液,山歌转绕梁虹。此时佳会庆相逢。欢醉且从容。